天生郭奉孝小说,天生郭奉孝TXT下载,天生郭奉孝TXT趣书网,全集,全本,完结,全文,完整版
历史为骨,演义为翼
尊重历史,也要演义娱乐化
不一样的三国,不一样的解析,不一样的推论
曹魏集团首席谋士戏志才究竟是不是郭奉孝?
我们先来看下戏志才的介绍:
戏志才,或志才为字,名不详,东汉颍川郡人。经荀彧推荐,成为曹操手下谋士。为人多谋略,曹操十分器重,不幸早卒。他死后,荀彧推荐了郭嘉。
陈寿《三国志》记载:太祖与荀彧书曰:自志才亡后,莫可与计事者。汝、颍固多奇士,谁可以继之?彧荐嘉。
七步成诗分析:
1)我们从戏志才的列传中可以知道,郭嘉是在戏志才死后才经荀彧推荐给曹操,来到曹魏集团的,那时的郭嘉应该没有与戏志才见面,也就说两人根本没有在同一个场合出现过。这不能证明两人就是同一个人,只是增加推测戏志才与郭嘉同一人的可能性。
2)郭嘉字奉孝,乃是颍川阳翟法系世家郭氏旁系。因为世家主家与旁系之分,郭嘉虽然是郭氏之人但是地位并不是很高,属于颍川寒门弟子。而那时候的曹操对世家的偏见很重,启用寒门弟子作为自己的智囊团也是不为过,因此戏志才与郭嘉同属寒门又是一处两人的相同点。
3)戏志才、郭奉孝两人都是嗜酒,体弱。如果说戏志才并不是郭奉孝,那只能说是曹操天克英才,智冠天下的谋士与曹操也就是相生相克。
4)郭奉孝在颍川学院学习时的身份便是颍川阳翟郭氏主家弟子郭图的书童,郭嘉经常在郭图的身边学习,对于郭图的行为十分熟悉,对于颍川学院中谈论的天下格局了如指掌。对于曹操启用寒门弟子十分的赞赏,应该是想要将自己平生的才华奉献给赏识自己的人。碍于自己当时的身份是郭氏之人,而当时的郭氏族人全都支持“四世三公”的袁绍,迫不得已化名戏志才跟随曹操,此时知道真相的便是只有曹操、郭嘉还有荀彧。
5)郭奉孝慧眼识人,知道袁本初根本不是让自己施展才华之人,而郭图也只是徒有主家名分的弟子,郭嘉想要让郭氏认可自己,让自己的旁系郭氏成为主家,就要让自己建功立业。于是郭奉孝就离开了袁绍,离开了主家郭图身边,再次回到了颍川。
相信郭奉孝这一次来到曹操的身边就是想要证明自己,证明自己才是郭氏应该极力扶持的对象,而不是郭图这类徒有其名的人。来到了曹操身边,郭奉孝就不需要再化名戏志才了,亮出自己的真名,抛去了化名戏志才,抛去了屡献计谋的戏志才过往。
6)官渡之战,中原曹孟德对战河北霸主袁本初,以卵击石一般的军事实力对比。在众人都对这场战役不看好的时候,唯有郭嘉自动站了出来,点名了曹孟德的十胜,道明了袁本初的十败,成功让自己阵营的谋臣、武将有了信心。这场官渡之战并不只是曹孟德对战袁本初,也是颍川郭氏旁系主家之争,郭奉孝对战郭图。战役的结局是曹孟德赢得了胜利,郭奉孝也是证明了自己才是郭氏应该支持的对象。
7)曹操对于有恩自己的人都是不吝啬的嘉奖,郭奉孝死后,曹操为郭嘉大办丧事,为其吊唁,常在众谋士中称赞郭嘉的算无遗策。而作为曹魏集团前期智囊的戏志才却没有这种待遇,岂不是曹操寒了众谋士的心,原因就只有一个戏志才就是郭奉孝,夸奖郭嘉便是夸奖戏志才,这一点在曹魏集团中已经是人所共知的事情了。
8)君臣相知,两世为臣,共辅明君孟德
曹操诸多谋士中,唯独郭嘉最了解曹操,并且两人关系亲密,犹如朋友一般。据载,二人行则同车,坐则同席。在严于治军的曹营帐里,郭嘉有很多不拘常理的行为,但在偏爱他的曹操眼里,“此乃非常之人,不宜以常理拘之”。曹操手下有一位纪检官员,叫陈群,曾因郭嘉行为上不够检点奏了他一本。但是,曹操一面表扬陈群检举有功,一面却对郭嘉不闻不问。不仅如此,曹操还暗地里为郭嘉一仍其旧的生活作风喝彩。在长年征战生涯中,曹操总是把郭嘉带在自己身边,以便随时切磋,见机行事。每逢军国大事,郭嘉的计策从无失算。曹操更是对年轻的郭嘉寄予了无限的希望,打算在平定天下之后,把身后的治国大事托付给郭嘉。
以上是小编我自己的看法,希望可以娱乐下大家。大家都有自己的看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头条号:七步成诗
此文是原创,转载需要备注出处
尊重历史,娱乐演义,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