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 常用算法:排序与查找

liftword1个月前 (03-28)技术文章14

在 Python 编程的领域中,算法是解决各类问题的核心步骤与方法。排序和查找算法作为基础且常用的算法类型,在数据处理、搜索应用等诸多场景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接下来,让我们深入了解几种常见的排序算法和查找算法。

排序算法

冒泡排序(Bubble Sort)

冒泡排序是一种简单的比较排序算法,它如同水中的气泡,较小(或较大)的元素会像气泡一样逐渐 “浮” 到数组的一端。其基本思想是通过多次比较相邻元素,并在必要时交换它们的位置,从而将最大(或最小)的元素逐步 “冒泡” 到数组末尾。

具体实现步骤如下:

  1. 从数组的第一个元素开始,比较相邻的两个元素。如果第一个元素大于第二个元素(假设是升序排序),则交换它们的位置。
  2. 对每一对相邻元素执行相同的操作,从数组开头一直比较到数组末尾。在这一轮遍历结束后,数组中最大的元素会被移到数组的末尾。
  3. 对除了已经排好序的最后一个元素之外的所有元素,重复上述步骤。每一轮比较都会使未排序部分的最大元素 “冒泡” 到正确的位置。
  4. 持续进行上述操作,直到没有任何一对元素需要比较,此时数组已经完全有序。

以下是 Python 实现代码:

def bubble_sort(arr):
    n = len(arr)
    for i in range(n):
        for j in range(0, n - i - 1):
            if arr[j] > arr[j + 1]:
                arr[j], arr[j + 1] = arr[j + 1], arr[j]
    return arr

冒泡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 O (n^2),其中 n 是数组的长度。这是因为对于包含 n 个元素的数组,在最坏情况下,需要进行 n (n - 1)/2 次比较。冒泡排序是一种稳定的排序算法,即相同元素的相对顺序在排序前后保持不变。它适用于小规模数据的排序,因为其简单直观,易于理解和实现。但对于大规模数据,由于时间复杂度较高,效率较低。

选择排序(Selection Sort)

选择排序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排序算法,它的工作方式就像是在一堆物品中挑选出最小(或最大)的物品,然后依次放在一边。具体而言,选择排序会在每一轮从未排序的元素中找到最小(或最大)的元素,将其与未排序部分的第一个元素交换位置,从而逐步构建有序序列。

选择排序的实现步骤如下:

  1. 在未排序的数组部分中,遍历寻找最小(或最大)元素的索引。
  2. 将找到的最小(或最大)元素与未排序部分的第一个元素交换位置。这样,经过一轮操作,未排序部分的第一个位置就放置了当前未排序元素中的最小(或最大)值。
  3. 对剩下的未排序元素重复上述步骤,直到整个数组都被排序。

Python 实现代码如下:

def selection_sort(arr):
    n = len(arr)
    for i in range(n):
        min_index = i
        for j in range(i + 1, n):
            if arr[j] < arr[min_index]:
                min_index = j
        arr[i], arr[min_index] = arr[min_index], arr[i]
    return arr

选择排序的时间复杂度同样为 O (n^2),无论数组初始状态如何,都需要进行 n (n - 1)/2 次比较。选择排序是不稳定的排序算法,因为在交换元素时,可能会改变相同元素的相对顺序。虽然选择排序在时间复杂度上没有优势,但它的优点是简单易懂,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如对内存写入操作有严格限制时,由于其交换次数较少,可能会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插入排序(Insertion Sort)

插入排序就像是整理扑克牌时的操作,将每一张新牌插入到已整理好的牌堆中的正确位置。对于数组,插入排序假设数组的前一部分已经有序,然后逐步将后面未排序的元素插入到前面已排序部分的合适位置,使得插入后的数组仍然保持有序。

具体实现步骤如下:

  1. 从数组的第二个元素开始,将其视为当前要插入的元素。
  2. 将当前元素与已排序部分(即数组的前一部分)从后向前依次比较。如果已排序部分的元素大于当前元素,则将该元素向后移动一位。
  3. 重复步骤 2,直到找到一个已排序元素小于或等于当前元素的位置,或者已遍历完整个已排序部分。
  4. 将当前元素插入到找到的位置。
  5. 对数组中剩余的未排序元素重复上述步骤,直到整个数组都被排序。

Python 代码实现如下:

def insertion_sort(arr):
    n = len(arr)
    for i in range(1, n):
        key = arr[i]
        j = i - 1
        while j >= 0 and arr[j] > key:
            arr[j + 1] = arr[j]
            j -= 1
        arr[j + 1] = key
    return arr

插入排序的时间复杂度在最坏情况下为 O (n^2),此时数组是逆序的。但在最好情况下,即数组已经有序时,时间复杂度为 O (n),因为只需要对每个元素进行一次比较。插入排序是稳定的排序算法。它适用于小规模数据或者部分有序的数据排序,在实际应用中,如对链表进行排序时,插入排序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快速排序(Quick Sort)

快速排序是一种高效的排序算法,它采用了分治思想。其核心思路是选择一个基准元素(pivot),将数组分为两部分,使得左边部分的元素都小于基准元素,右边部分的元素都大于基准元素,然后分别对左右两部分递归地进行快速排序,最终将排序好的左右两部分合并起来,得到一个有序的数组。

快速排序的具体步骤如下:

  1. 选择一个基准元素,可以选择数组的第一个元素、最后一个元素或者中间元素等。
  2. 定义两个指针,一个从数组的开头开始,一个从数组的末尾开始。
  3. 从右向左移动右指针,找到第一个小于基准元素的元素;从左向右移动左指针,找到第一个大于基准元素的元素。
  4. 如果左指针小于右指针,则交换这两个元素的位置,然后继续移动指针,重复步骤 3。
  5. 当左指针和右指针相遇时,将基准元素与该位置的元素交换。此时,基准元素左边的元素都小于它,右边的元素都大于它。
  6. 对基准元素左边和右边的子数组分别递归地进行快速排序。

Python 实现代码如下:

def quick_sort(arr):
    if len(arr) <= 1:
        return arr
    else:
        pivot = arr[0]
        left = []
        right = []
        for num in arr[1:]:
            if num <= pivot:
                left.append(num)
            else:
                right.append(num)
        return quick_sort(left) + [pivot] + quick_sort(right)

快速排序的平均时间复杂度为 O (nlogn),其中 n 是数组的长度。在最坏情况下,如数组已经有序且每次选择的基准元素都是数组的第一个或最后一个元素时,时间复杂度会退化为 O (n^2)。快速排序是不稳定的排序算法。由于其平均性能优秀,在大多数情况下,快速排序是一种非常高效的排序算法,适用于大规模数据的排序。

归并排序(Merge Sort)

归并排序同样基于分治思想,它将一个数组分成两个子数组,分别对这两个子数组进行排序,然后将两个已排序的子数组合并成一个最终的有序数组。这个过程不断递归进行,直到子数组的长度为 1,因为长度为 1 的数组是天然有序的。

归并排序的实现步骤如下:

  1. 分解:将数组不断地分成两个大致相等的子数组,直到子数组的长度为 1。
  2. 合并:将两个已排序的子数组合并成一个新的有序数组。合并时,比较两个子数组的元素,将较小的元素依次放入新数组中,直到其中一个子数组的元素全部被放入新数组,然后将另一个子数组剩余的元素直接添加到新数组的末尾。
  3. 重复上述分解和合并的过程,最终得到一个完整的有序数组。

以下是 Python 实现代码:

def merge_sort(arr):
    if len(arr) <= 1:
        return arr
    mid = len(arr) // 2
    left_half = arr[:mid]
    right_half = arr[mid:]
    left_half = merge_sort(left_half)
    right_half = merge_sort(right_half)
    return merge(left_half, right_half)
def merge(left, right):
    merged = []
    left_index = 0
    right_index = 0
    while left_index < len(left) and right_index < len(right):
        if left[left_index] < right[right_index]:
            merged.append(left[left_index])
            left_index += 1
        else:
            merged.append(right[right_index])
            right_index += 1
    merged.extend(left[left_index:])
    merged.extend(right[right_index:])
    return merged

归并排序的时间复杂度始终为 O (nlogn),因为无论数组的初始状态如何,它都需要进行 logn 次分解,每次分解后合并的时间复杂度为 O (n)。归并排序是稳定的排序算法。它适用于对稳定性有要求且数据规模较大的场景,例如在外部排序中,由于内存有限,无法一次性将所有数据读入内存进行排序,归并排序可以将数据分成多个部分,分别在内存中排序后再合并起来。

查找算法

顺序查找(Sequential Search)

顺序查找,也称为线性查找,是一种最基本的查找算法。它的原理非常简单,就像在书架上一本一本地查找某本书一样,从数组的第一个元素开始,逐个与目标元素进行比较,直到找到目标元素或者遍历完整个数组。

顺序查找的实现步骤如下:

  1. 从数组的第一个元素开始。
  2. 将当前元素与目标元素进行比较。
  3. 如果当前元素等于目标元素,则返回当前元素的索引,表示找到目标。
  4. 如果当前元素不等于目标元素,则移动到下一个元素,重复步骤 2 和 3。
  5. 如果遍历完整个数组都没有找到目标元素,则返回一个特殊值(如 - 1)表示未找到。

Python 实现代码如下:

def sequential_search(arr, target):
    for i in range(len(arr)):
        if arr[i] == target:
            return i
    return -1

顺序查找的时间复杂度为 O (n),其中 n 是数组的长度。这是因为在最坏情况下,需要遍历整个数组才能确定目标元素是否存在。顺序查找的优点是简单直观,适用于任何类型的数组,无论数组是否有序。但对于大规模数据,其查找效率较低。

二分查找(Binary Search)

二分查找,又称折半查找,是一种高效的查找算法,但它要求数组必须是有序的。二分查找的核心思想是每次将查找范围缩小一半,通过比较目标元素与数组中间元素的大小关系,决定下一步在数组的左半部分还是右半部分继续查找。

二分查找的实现步骤如下:

  1. 确定查找范围的起始索引(left)和结束索引(right),初始时,left 为 0,right 为数组长度减 1。
  2. 计算中间索引(mid),mid = (left + right) // 2。
  3. 将目标元素与中间元素进行比较:
  4. 如果目标元素等于中间元素,则返回中间元素的索引,表示找到目标。
  5. 如果目标元素小于中间元素,则将查找范围缩小到左半部分,即 right = mid - 1。
  6. 如果目标元素大于中间元素,则将查找范围缩小到右半部分,即 left = mid + 1。
  7. 重复步骤 2 和 3,直到找到目标元素或者查找范围为空(left > right)。如果查找范围为空,表示未找到目标元素,返回一个特殊值(如 - 1)。

Python 实现代码如下:

def binary_search(arr, target):
    left, right = 0, len(arr) - 1
    while left <= right:
        mid = (left + right) // 2
        if arr[mid] == target:
            return mid
        elif arr[mid] < target:
            left = mid + 1
        else:
            right = mid - 1
    return -1

二分查找的时间复杂度为 O (logn),其中 n 是数组的长度。因为每次查找都能将查找范围缩小一半,所以查找次数与数组长度的对数成正比。二分查找适用于有序数组,并且在数据规模较大时,其查找效率远高于顺序查找。但如果数组无序,需要先对数组进行排序才能使用二分查找,这会增加额外的时间开销。

排序和查找算法是 Python 编程中不可或缺的工具。通过了解和掌握这些常用算法,能够根据不同的场景和数据特点,选择最合适的算法来解决问题,从而提高程序的效率和性能。

相关文章

Python 算法 01--二分查找

猜数游戏在程序中预设一个 0-9 之间的整数,让用户通过键盘输入所猜的数,如果大于预设的数,显示 “遗憾,太大了”;小于预设的数,显示 “遗憾,太小了”如此循环,直至猜中该数,显示 “预测 N 次,你...

如何对日志文件进行二分查找?二分查找工具timecat介绍

今天我要分享一个头条用于对日志文件进行二分查找的工具:timecat。项目地址是:https://github.com/fanfank/timecat安装方式很简单,只要你装了Python 2,那么可...

Python中如何使用二分法快速查找数据

平时我们会经常找东西,东西少,随便找下就可以找到了,当东西很多很多的时候,找起来就要花大量的时间。假如你平时摆放的东西很整齐、很有规律,那就方便多了,如果你对所有的东西都编号标记,那可能一下就找出来了...

【程序员常用十算法】二分查找法—5分钟掌握

【上期《ChatGPT写的vs我写的——快速排序算法》出来以后,有不少朋友都在感慨未来怎么办啊,是不是初级程序员这些岗位都可以被取代了?我觉得这是一体两面,可以理解为危机(被取代)、也可以理解为机遇(...

喂!这么强悍的五个python内置方法你到现在才说!

要说起python好用的库,那是多到说也说不完,不过很多都是第三方库。他们除了需要安装,其最麻烦的地方就是打包!很多时候,你可能打包不顺畅,就是因为其第三方库引用太多,依赖太多导致的。所以今天我们来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