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花语(千帆)在线阅读_免费全文 _思秋小说网
自从文学与诗歌之祖《诗经》(亦是周公所创儒学之祖)诞生,诗词歌赋各种文体形式应运而生,而其中最为人喜欢的无疑是唐诗宋词元曲。
斜风细雨中,焚一炉好香,诵一首“大江东去”,风雅之兴顿生,春风自来,不亦惬意乎!
宋词作为独特的文学体裁,发于《诗三百》,源于南朝之萧梁,伴宴乐而生,成形于隋唐,盛于五代,而极盛于两宋,遂有“宋词”之名。宋词习惯上并不是专有名词,比如上海辞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等出版社的《宋词鉴赏辞典》收录的多首宋词,涵盖了唐、五代、北宋、南宋、辽、金等时代,并不局限于宋人之词。
之所以称成形于隋唐,指词风词意受隋杨广影响很大,雏形于隋杨广,而正式成形于唐李白。
后世把李白《忆秦娥.秋思》《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作为百代词坛之祖。如下:
忆秦娥·箫声咽/忆秦娥·秋思/忆秦娥·思秋
【唐】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太白此词气魄雄伟,动人心魄,冠绝古今,备受后人推崇,与《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共同被誉为“百代词曲之祖”。
后人赞曰:
唐人作长短句,乃古乐府之滥觞也。李太白首倡《忆秦娥》,凄婉流丽,颇臻其妙,为千载词家之祖。
音调凄断。对此茫茫,百端交集,如读《黍离》之诗。后世名作最多,无出此右者。
太白此词,实冠今古,决非后人可以伪托。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
【唐】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此词天然无雕饰,无限落拓惆怅之愁绪,叹人生何处是归宿,感同身受在你我的心间,这首词很有李白五绝《独坐敬亭山》的味道。
独坐敬亭山.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后人对这首《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评价很高,赞曰:
宋·黄昇:太白《菩萨蛮》《忆秦娥》二词为百代词曲之祖。
明.徐士俊:词林以此为鼻祖,其古致遥情,自然压卷。
清·李佳:李青莲《菩萨蛮》《忆秦娥》二作为词鼻祖,实亦千古绝唱。谪仙才固自不凡。
清·陈廷焯:唐人之词如六朝之诗,惟太白《菩萨蛮》、《忆秦娥》两调,实为千古词坛纲领。词虽创自六朝,实成于太白,千古论词,断以太白为亲。
之所以称宋词雏形于隋,主要指隋炀帝杨广诗意诗风,明清学者认为,杨广之诗有正雅之风,推动了唐诗格律化的发展,对后世之唐诗宋词元曲影响很大。(近期央视考古栏目已经为杨广正名,就二个媳妇四个孩子,所谓好色弑父烝庶母是被后代史书抹黑,杨广一代英主,同秦始皇一样,步子太大扯了蛋)。
我以隋炀帝三首诗举例说明。
春江花月夜二首
【隋】杨广
其一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
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其二
夜露含花气,春潭漾月晖。
汉水逢游女,湘川值两妃。
杨广《春江花月夜》,诗歌风格是丽而不艳,柔而不淫,有正言之风,雅语之气,对唐初诗风影响很大,张若虚借助杨广刻画的意境,营造“江流照明月,潮水拥星光”的绝美景象。作同名七言歌行。
野望
【隋】杨广
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
斜阳欲落处,一望黯销魂。
杨广《野望》以白描手法,清新自然的语言,营造一种寥落和孤寂之意境,对仗工整,意境高远,,此诗诗风广为后世推崇,我以宋词元曲各一举例,大家看一下。
满庭芳·山抹微云/满庭芳·晚景
【宋】秦观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消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其词为东坡所称道,取其首句,呼为“山抹微云君” 。
“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虽不识字人,亦知是天生好言语也。
天净沙·秋思/【越调】天净沙·秋思
【宋】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秋思之祖,景中雅语。
王国维:“《天净沙》小令,纯是天籁,仿佛唐人绝句。”
词在盛唐初步形成后,中晚唐、五代开始盛行,到两宋达到极盛,成为宋朝主要文学形式,所以命名“宋词”,并发展为各种流派,主要有“花间”、“婉约”、“豪放”三个派别,婉约、花间也可同归为“婉约派”。
下面简述宋词三个派别及作品。
第一:花间词派(附唐、五代词二十一首)
花间词派奉温庭筠为鼻祖,得名于后蜀赵崇祚所编《花间集》,《花间集》与《敦煌曲子词》为现存最早的词集,下面所录二十一词为《花间集》与《敦煌曲子词》及唐、五代著名作品。
花间词繁华于中晚唐、五代,以温庭筠、皇甫松、韦庄为代表,其中韦庄成就最大,词风艳丽,多写男女情爱,皆为小令、中调(五十九至九十字为“中调”,五十九字以内为“小令”),受汉乐府情歌影响很大,我试列一首汉乐府。
汉乐府情歌.上邪
【汉】无名氏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一.望江南·梳洗罢
【唐】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一篇闺怨的小令,江水、远帆、斜阳中,思妇楼头,望夫盼归,凝愁含恨,风格清丽自然。
朝朝江上望,错认几人船。
二.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唐】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闺怨之词,章法极密,层次极清。“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无限伤心,溢于言表。
三.更漏子·玉炉香
【唐】温庭筠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
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庭筠工于造语,极为绮靡,《花间集》可见矣。《更漏子·玉炉香》一首尤佳。
“夜雨滴空阶”,五字不为少;此二十三字不为多。
四.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唐】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江南水乡,人美景美生活美,作者多年回首,无限怀恋与向往。
五.思帝乡·春日游
【唐】韦庄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
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
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一首民歌风味的小令,痴情少女在融融春光中萌发春心,死心塌地跟帅哥走。
词中所写虽为男女爱悦之辞,然其倾心相许之精神,除感情劲直真切外,更能以深挚感人。
六-七.女冠子二首.
【唐】韦庄
其一
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
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
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
除却天边月,没人知。
其二
昨夜夜半,枕上分明梦见。
语多时。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
半羞还半喜,欲去又依依。
觉来知是梦,不胜悲。
两首爱情词为联章体,一对情人在同一个月夜的梦中相思相遇。上为女思男,下为男思女,情感深挚,,毫无修饰,低沉哀惋,为广为传诵的之爱情名篇。
直抒胸臆,如出水芙蓉,了无雕饰。
明·徐士俊:冲口而出,不假妆砌。
明·汤显祖:直书情绪,怨而不怒,《骚》《雅》之遗也。
下首通篇记梦境,一气赶下。梦中言语,情态皆真切生动。著末一句翻腾,将梦境点明,凝重而沉痛。韦词结句多畅发尽致,与温词之多含蓄者不同。
八-十二.江城子五首
【五代】和凝
其一
初夜含娇入洞房,理残妆,柳眉长。
翡翠屏中,亲爇玉炉香。
整顿金钿呼小玉,排红烛,待潘郎。
注:
金钿:嵌金花之女性首饰。
小玉:指侍女。
潘郎:西晋潘岳。泛指貌美之情郎。
其二
竹里风生月上门,理秦筝,对云屏。
轻拨朱弦,恐乱马嘶声。
含恨含娇独自语,今夜约,太迟生。
注:
竹里风生:风吹竹林而瑟瑟有声。
月上门:月亮初升于门楣之上。
今夜约:亦作“今夜月”。
太迟生:即太迟,时间过得太慢。生,语气助词,无义。
其三
斗转星移玉漏频,已三更,对西莺。
历历花间,似有马蹄声。
含笑整衣开绣户,斜敛手,下阶迎。
注:
玉漏频:计时之漏声频频响起,指时间推移。
其四
迎得郎来入绣闱,语相思,连理枝。
鬓乱钗垂,梳堕印山眉。
娅姹含情娇不语,纤玉手,抚郎衣。
注:
连理枝:枝条连生在一起。比喻夫妻恩爱貌,犹“绸缪”。
娅姹(yà chà):娇娆多姿,也喻美女。
其五
帐里鸳鸯交颈情,恨鸡声,天已明。
愁见街前,还是说归程。
临上马时期后会,待梅绽,月初生。
注:
鸳鸯交颈:男女间缠绵亲昵貌,你懂的。
一组女子与情郎约会的爱情联章词,五首词内容相连,第一首理妆,第二首等待,第三首出迎,第四首欢会,第五首送别,情节生动,细节传神,被后世誉为“联章之祖”、“言情者之祖”。
“娅姹含情娇不语,纤玉手,抚郎衣”,清中含艳,愈艳愈清。
清·况周颐:“和鲁公《江城子》云:‘轻拨朱弦、恐乱马蹄声。’二语熨贴入微,似乎人人意中所有,却未经前人道过,写出柔情蜜意,真质而不涉尖纤。”“‘历历花间、似有马蹄声。’尤为浑雅,进乎高诣。”
十三-十四.李白《忆秦娥·箫声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见文章开始)
十五.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此词作于唐代宗大历八年()春,颜真卿任湖州刺史,张志和驾小舟前去拜访,当时正是暮春二月桃花汛,鳜鱼肥美,二人即兴唱和。江南桃花汛,春江水涨,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实为千古流传、脍炙人口之佳作。
十六.菩萨蛮·枕前发尽千般愿
【唐】无名氏
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
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
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
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
注:
参(shēn)辰:参星居西方,辰星也叫商星,居东方,此出彼没,互不相见。
即:同“则”。
敦煌曲子词中的一首早期爱情作品,约作于唐玄宗开元(—)年间,与汉乐府民歌《上邪》有殊途同归、异曲同工之效果。
这应该是最早的词,有民歌味道,故录入。
十七.忆江南.江南好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白居易曾先后任杭州刺史和苏州刺史,多年回首,江南美景,历历在目 。
十八.长相思·汴水流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注:
汴水:淮河之支流。大运河之通济渠,唐宋人称为汴河,源于河南,往东南流入安徽宿州、泗县,入淮河。
吴山:在浙江杭州,春秋时为吴国南界,故名。
乐天此等词调最脍炙人口,古乐府之遗。
“吴山点点愁”是唐人语,宋人不能道,结得孤凄。
十九.忆江南·春去也
【唐】刘禹锡
和乐天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
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
独坐亦含嚬。
注:
多谢:殷勤致意。
裛(yì)露:沾上露水。“裛”通“浥”,沾湿。此两句谓:柔弱的柳条随风摆动,像是挥手举袖和春天告别;一丛丛兰草沾着露水,像惜春的泪水湿透了罗巾。
含嚬(pín):指哀愁。“嚬”同“颦”,皱眉。
唐文宗开成三年(年)刘禹锡在洛阳和白居易所作伤春之词。春去时对洛城人含情惜别,柳树和兰花似也在为送春而惆怅,末句写一女子在惜春。
春将去而恋人,柳飘离袂,兰浥啼痕,写春之多情,别饶风趣,春犹如此,人何以堪!
二十.梦江南·兰烬落
【唐】皇甫松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
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
人语驿边桥。
注:
兰烬:蜡烛的馀烬,状似兰心,叫做“兰烬”。
暗红蕉:谓更深烛尽,画屏上的美人蕉模糊莫辨。
旅客思乡之作,通过一个轻柔恬美的梦境,描绘了江南初夏迷人之景致。
明.汤显祖:好景多在闲时,风雨萧萧何害?
王国维:情味深长,在乐天、梦得(刘禹锡字)上。
二十一.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
【五代】冯延巳
谁道闲情抛掷久。
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
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
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注:
闲情:表面上是说无聊的情绪,实际指爱情。
抛掷:一作“抛弃”。
青芜:丛生的青草。
何事:为何。
新月:阴历每月头三四天的月亮,通称为新月。
小桥,亦作“小楼”。
一首写爱情苦恼的小令。河边青草和堤上杨柳生气蓬勃,欣欣向荣,而人却为爱情的愁苦所缠绕。
此首写闺情,如行云流水,不染纤尘。
第二:婉约词派、豪放词派(附词十首)
“豪放”、“婉约”之说最早见于《诗余图谱》:“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婉约者欲其辞情酝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盖亦存乎其人,如秦少游(秦观)之作多是婉约,苏子瞻(苏轼)之作多是豪放。大抵词体以婉约为正。”
“婉约”,早见于先秦《国语·吴语》之“故婉约其辞”:“婉”为柔美温顺;“约”的为精炼、隐约。故“婉约”与“烦滥”对立。其内容为儿女风情,离愁别绪,伤春悲秋,光景流连;形式婉丽柔美,含蓄蕴藉。
婉约派之代表有柳永、张先、晏殊、晏几道、欧阳修、秦观、贺铸、周邦彦、李清照、李煜、王安石等。
北宋诗文作家如王安石、苏轼、苏辙都曾用“豪放”一词衡文评诗。第一个用“豪放”评词的是苏轼。特点是视野广阔,气象恢弘,代表有苏轼、辛弃疾、陈亮、陆游、张孝祥、张元干、刘辰翁等。
许多词人同时有两种风格,李清照、李煜也有豪放作品,苏轼、辛弃疾也有婉约作,属于哪一派只是相对而言。
下面分列他们的佳作,尽量体现多样性,百花齐放,不一而足。
婉约词派(二十九首)
一.雨霖铃·寒蝉凄切
【宋】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惹恼了宋仁宗,换来了“且去填词”,从此无缘科举功名。“奉旨填词柳三变”,于是“失意无俚,流连坊曲”,遂成一代风流词人。
直白自然,优雅从容,缠绵悱恻,凄婉动人,情人离别之佳篇,宋元时期的“宋金十大曲”。被后世广泛引用,如《西厢记》“长亭送别”。
词不在大小浅深,贵于移情。“晓风残月”、“大江东去”,体制虽殊,读之皆若身历其境,惝恍迷离,不能自主,文之至也。
“杨柳岸,晓风残月”与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皆神来之笔,千古无出其右者。
二.望海潮·东南形胜
【宋】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注:
三吴:指吴兴(今天浙江湖州)、吴郡(今天江苏苏州)、会稽(今天浙江绍兴)三郡
钱塘:今杭州,故吴国之钱塘郡治地。
天堑(qiàn):指钱塘江。
重湖:以白堤为界,西湖分内外湖,故称重湖。
叠巘(yǎn):层叠之山峦。指西湖周围之群山。巘:大山上之小山。
清嘉:清秀佳丽。
莲娃:采莲女。
凤池:指朝廷。
承平气象,形容曲尽。
柳永初与孙何为布衣交。及孙守杭州,门禁甚严,柳不得入见,乃作此词令名妓楚楚于孙宴会时歌之。孙问知系柳作,遂延与共宴。
三.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如梦令·酒兴
【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此为忆昔之词,追忆年作者十六岁初到到汴京之时,为李清照处女作。
第一句云“常记溪亭日暮”,“常”字显然为“尝”字之误。试思常为经常,尝为曾经,作“常”必误无疑,希望以后选清照此词者,以宋陈景沂《全芳备祖》为据,改“常”作“尝”。
四.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醉花阴·重阳/醉花阴·九日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此词为婚后不久思夫之作,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十八岁李清照嫁与太学生赵明诚,年,时逢重九佳节,倍加思亲,作词以寄明诚。
幽细凄清,声情双绝,怨而不怒。
五.声声慢·寻寻觅觅/秋词·声声慢
【宋】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注:
将息:休养调理。
晚:一本作“晓”。
着:一作“著”。
宋高宗建炎三年(),赵明诚去世,作者四十六岁,金兵南侵,李清照随朝廷由建康逃到浙江东部,一路颠沛流离,所有藏品丢失殆尽。国破家亡,夫君去世,凄凉与痛苦,涌上心头。
明·杨慎:宋人中填词,李易安亦称冠绝。《声声慢》一词,最为婉妙。
六.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的绝命之作,“后主在赐第,因七夕,命故妓作乐,声闻于外。太宗闻之,大怒,遂被祸。”一代风流君主烟消云散,只留余香于人间。生于七夕,四十二年后死于七夕,可怜薄命做君王。
一声恸歌,如闻哀猿,呜咽缠绵,满纸血泪。唯美中带有一种说不出的淡淡忧伤,无法用言语形容。
七.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南唐】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注:
清秋,一作深秋。
别是一般:一作“一种意味”、另作“别是一番”。别是,一作别有。
情感真实自然,突破了花间词以绮丽腻滑笔调“闺房语”之风格,是宋初婉约派词的开山之作。
凄凉况味,欲言难言,滴滴是泪。沉郁哀婉,体会良久。
几何时,温柔乡里梦香甜。转瞬间,亡家败国做宋囚。人生无常,世事难料。
八.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浪淘沙·怀旧
【南唐】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注:
一晌(shǎng):片刻。“晌”一作“饷”
“南唐李后主归朝后,每怀江国,尝作长短句云‘帘外雨潺潺’,含思凄惋,未几下世。”不久李煜遇难。
亡国之痛和囚徒之悲,齐上心头,情真意切,清澈自然,哀婉动人。李煜亡国之后,词风大变。
雄奇幽怨,乃兼二难。后起稼轩,稍伧父(粗俗)矣。
九.兰陵王·柳/兰陵王·柳阴直
【宋】周邦彦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
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
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
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柳阴直:长堤之柳,排列成行,树阴成直线。
丝丝弄碧:柳丝随风飞舞,舞弄其嫩绿之姿。弄,飘拂。
拂水飘绵:柳枝拂水,柳絮飘扬。
行色:行旅出发前之情景。
京华倦客:自称。京华,京城之美称,作者久客京师,倦而思乡。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
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旧踪迹:昔之登堤饯别之地。
又:又逢。酒趁哀弦:饮酒奏离别之曲。趁,逐。
“梨花”句:饯别时正是梨花盛开的寒食节。《周礼.夏官》四时变国火,春取榆柳之火。指春天钻木取火种,后因以榆火代指春景。古代寒食节禁火三天,寒食节过后重取新火。
“望人”句:友人离开封南下,回望送别者,故曰天北。望人:送行之人。
凄恻,恨堆积!
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
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
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渐:正当。别浦:送行之水边。
津:渡口。堠(hoù后):供瞭望用的土堡。
春无极:春色无边。
题目是“柳”,意不在咏柳,而是伤别。
闲寻旧迹以下,不沽题而宣写别怀,极其感慨,而无处不郁,令人不能遽窥其旨。
十.苏幕遮·燎沈香/苏幕遮·燎沉香
【宋】周邦彦
燎沈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沈香:即沉香,落叶亚乔木,为名贵的熏香料,能沉于水,又名沉水、水沉,蜜香。其香味可辟恶气。沈,现作沉。
呼晴:唤晴。古人认为鸟鸣可占晴雨。
侵晓:拂晓。侵,渐近。
初阳:初升太阳。宿雨:昨夜之雨。雨后初晴,清圆的荷叶在水面迎风招展。
吴门:本指苏州,此指作者故乡钱塘(钱塘属三吴之会稽郡)。
长安:此指汴京。
渔郎:故乡的渔夫。
芙蓉浦:指开着荷花的湖汊口。
宋神宗元丰六年()到宋哲宗元祐元年(),当时周邦彦久在京师,入都为太学生,继而升任太学正,为人生上升阶段。
清·周济:(上阕)若有意,若无意,使人神眩。
王国维:“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
十一.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宋】张先
时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会。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
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
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注:
嘉禾小倅(cuì翠):指秀州通判。嘉禾:秀州别称,州治在今天浙江嘉兴,下辖嘉兴、海盐、华亭、崇德四县。倅:副职。不赴府会:未去官府上班。
水调:曲调名。
流景:流逝的年华。景,日光。
后期:日后的约会。记省:记志省识。记:思念。省(xǐng):省悟。
并禽:此指鸳鸯。瞑:一作“暝”,暮色笼罩。
云破月来:月亮破云而出。
明.杨慎:“云破月来花弄影”,景物如画,画亦不能至此,绝倒绝倒!
十二.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宋】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注:
月台:观月之台。花榭(xiè谢):花木围绕之厅。“月台花榭”一作“月桥花院”。作者猜想女子所住何处,“只有春知处。”
碧:一作“飞”。蘅皋(ɡāo高):香草遍布的水边高地。
试问闲愁,一作“若问闲情”。
作者路遇一位女子,引发无限之感慨。苏州暮春初夏时节,满眼风光,满心愁绪。
“梅子黄时雨”,人皆服其工,士大夫谓之“贺梅子”。
十三.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
【宋】贺铸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注:
阊(chānɡ昌)门:苏州城的西门名阊门。亦代指苏州。
梧桐半死:枚乘《七发》说,“龙门之桐,高百尺而无枝”,“其根半死半生”,斫以制琴,其声最悲。贺铸以“梧桐半死”比喻妻子去世,源自《诗经·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瑟琴”。
“原上草”二句,形容人生短促,如草上露水易干。汉代挽歌《薤(xiè械)露》“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晞:(xī)干。
“旧栖句”:旧居和新坟皆令人无限留恋,不忍离去。
作者重游故地,深深思念相濡以沫的妻子,读来令人哀惋凄绝。贺铸妻赵氏,为宋宗室济国公赵克彰之女,夫妻伉俪情深。
这首词,与元稹《遣悲怀三首》、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陆游《沈园二首》、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皆是怀念至爱之人,情深意切。
十四.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宋】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注:
却来:再来。
小蘋:当时歌女名。
两重心字罗衣:指罗衣上有重叠的心字图案。
彩云:喻美人,此指小蘋。”彩云,一作“彩鸾”。
作者与歌女小蘋离别后,重回故地,睹物思人,明月依旧在,而人事全非,曾经明月映美人,今明月依旧照楼台,而美人不知今在何方。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可谓好色而不淫矣。如微风过箫,如红蕖照水。
十五.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宋】晏几道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注:
拚(pàn)却:甘愿。却:语助词。
楼心,一作“楼头”。扇底,一作“扇影”。
同:聚在一起。.
剩,通“尽(jǐn)”,只管。把:持,握。釭(gāng):灯台,代指灯。
晏几道与情人久别重逢之作,应是歌女莲、鸿、、云诸人中的一个。情人执手想看,犹疑是梦中,此作名列宋元十大金曲。
杜少陵诗云:“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晏小山之词乃云:“今宵剩把银饪照,犹恐相逢是梦中。”谈者但称晏词之美,不知其出于杜诗也。
仙乎丽矣。后半阕一片深情,低回往复,真不厌百回读也。言情之作,至斯已极。
此词大有《唐风.绸缪》味道 ,“今夕何夕,见此邂逅。”
十六.扬州慢·淮左名都
【宋】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注:
淳熙丙申:孝宗淳熙三年()。至日:指“冬至”日。
维扬:扬州。《史记.夏本纪》:“淮海维扬州”,后称扬州为“维扬”。
千岩老人:南宋诗人萧德藻,自号千岩老人。姜夔曾跟他学诗,又为其侄女婿。
黍离:《诗经·王风.黍离》。平王东迁后,周大夫经过宗周鄗京,见宗庙尽毁,满目禾黍,闵周王室之倾覆,忧伤不忍离去。后以“黍离”表示故国之思。
淮左:宋代在淮水下游的南岸设置淮南东路。扬州属淮南东路。
竹西:竹西亭,扬州名胜,扬州北门外。
二十四桥:泛指唐代扬州的名桥。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三曾记载这些桥的名字,并注明只存了八桥,因此这里并非实指。
红药:即芍药花。王观《扬州芍药谱》:“扬之芍药甲天下。”
绍兴三十年(),完颜亮南寇,江淮军败,中外震骇;亮对为其臣下杀于瓜州。此词作于淳熙三年(),寇平已十有六年,而景物萧条,依然有废池乔木之感,当属江淮乱后之作。年冬至日,姜夔初访劫后之扬州,昔日杜牧诗中的繁华荡然无存,唯二十四桥,依旧立于春风之中。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扬州府城东北有竹西亭,杜牧诗云“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豆蔻梢头二月初”及“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皆杜牧之诗句。
十七.暗香·旧时月色/暗香·梅/暗香·石湖咏梅
【宋】姜夔
辛亥之冬,余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
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
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
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
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
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
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注:
辛亥:光宗绍熙二年()。
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晚年居于苏州西南之石湖,自号石湖居士。
止既月:停留一个月。既,尽。
玉人:美人。与:共。以上两句引用贺铸《浣溪沙》词:“玉人和月摘梅花”,写过去和美人冒冬寒折梅花之韵事。
何逊:南朝梁代诗人,酷爱梅花。作者以何逊自喻,言自己年老,才华尽失。
但怪得:惊异。
江国:水乡之地。此两句写江南夜雪之景。夜雪,颇显静寂,更添孤独之感。
翠尊:碧绿的酒尊,指酒。红萼(è饿):指红梅。耿:耿然于心,不能忘怀。作者见绿酒和红梅,更加思念冒寒折梅的玉人。
千树:指梅林,语出苏轼《和秦太虚梅花》:“江头千树春欲闇,竹外一枝斜更好。”宋时,杭州西湖上的孤山,种梅最多。西湖边上的红梅映着碧水,用一“压”字,在碧波荡漾之中更显出红梅之艳丽。
十八.疏影·苔枝缀玉
【宋】姜夔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
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
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
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
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
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
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注:
苔枝:长有苔藓之梅枝。缀玉:梅花如玉缀于枝上。
翠禽:绿色羽毛的鸟。此用罗浮之梦典故,传说隋代赵师雄调任广东罗浮,天寒日暮,于松林中遇一美人,同到酒店对饮,又来一绿衣童子来歌舞助兴。师雄醉卧,醒来已是拂晓,发现自己睡于大梅花树之下,“上有翠羽剌嘈相顾”。美人即是梅花神,绿衣童子即是翠鸟所化。
客里:离乡在外期间。
无言自倚修竹:语出杜甫《佳人》:“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以梅花比高洁之美人,孤芳自赏。
“犹记”三句:用寿阳公主事。蛾,形容眉毛细长;绿,眉毛的青绿颜色。《太平御览》:“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看得几时,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奇其异,竞效之,今‘梅花妆’是也。
玉龙哀曲:古笛曲《梅花落》。马融《长笛赋》:“龙鸣水中不见己,截竹吹之声相似。”玉龙,即玉笛。哀曲,指笛曲《梅花落》,乐曲非常悲伤。唐皮日休言:听《梅花落》曲“三奏未终头已白”,故曰“玉龙哀曲”。此句谓:又不能不怨笛中哀曲。
恁(nèn)时:那时候。
小窗横幅:崔橹《梅花诗》:“初开已入雕梁画,未落先愁玉笛吹。”陈与义《水墨梅》诗:“睛窗画出横斜枝,绝胜前村夜雪时。”横幅:横挂的画幅。此两句说,等梅花后再去寻找,只能从画上见到。
此两首词为姜夔咏梅姊妹篇,宋光宗绍熙二年()冬,姜夔载雪访范成大于石湖,在石湖住一个月,北宋林逋《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为咏梅名句,姜夔取两句首词,《暗香》《疏影》虽同时所作,然前者多写身世之感,后者则属兴亡之悲,用意稍有不同,而其托物言志则同。
南渡以后,国事日非,白石目击心伤,多于词中寄慨。
白石笔致骚雅,非他人所及,最多佳作。石湖咏梅二词,尤为空前绝后,独有千古。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自立新意,真为绝唱。
十九.鹊桥仙·纤云弄巧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爱情贵在持久,并不在于朝夕相伴左右,此观点,在古代描写爱情的作品中少见而珍贵。
世人咏七夕,往往以双星会少离多为恨,而此词独谓情长不在朝暮,破格之谈。
二十.踏莎行·郴州旅舍
【宋】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注:
砌:堆砌。这句说,亲友们之关怀与慰问反而增添更多的离愁别恨。
郴江:源出郴州东之黄岑山,北流至郴口,入湘江支流耒水。郴州在郴江西。幸自:本自。为谁:为什么。此两句指:郴江为什么要离开郴山,流向潇湘?以发问口气,比喻人的离别不是出于自愿,而是被迫。
绍圣四年()春三月秦观因坐党籍连遭贬谪于郴州旅店所作,作者因新旧党争先贬杭州通判,再贬监州酒税,后又被贬谪郴州,削去官爵和俸禄,又贬横州。此词作于离郴前。
七月,苏轼受到贾易的弹劾。秦观从苏轼处得知自己亦附带被劾,立刻去找人疏通。秦观的举动让苏轼兄弟被动,苏轼与秦观的关系出现变化。本文下阕,秦观在流放岁月中,通过同为苏门友人的黄庭坚,向苏轼所作的曲折表白。
清·王士禛:“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千古绝唱。
二十一.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宋仁宗天圣五年()晏殊知应天府时所作,悼惜残春,叹时光流逝之怅惘。
明·杨慎:“无可奈何”二语工丽,天然奇偶。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味道似《牡丹亭》“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异曲同工之妙。
二十二.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宋】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闺思之作,临秋怀远。秋风下怀念至爱之人,爱而不得,望眼欲穿。缠绵悱恻,雅近正中,有《诗经.蒹葭》之味道。
二十三.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宋】欧阳修(一说冯延巳)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注:
游冶:出游寻乐,特指留连妓馆,追逐声色。
章台:汉长安街名,唐许尧佐《章台柳传》,记妓女柳氏事。后以章台为歌妓聚居之地。
闺怨之作,李清照认为是欧阳修的作品,她的《临江仙》词序云:“欧阳公作《蝶恋花》,有‘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用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阕。”
王国维认为是冯延巳的作品
清·周济:(《蝶恋花》“庭院深深”)数词缠绵忠笃,其文甚明,非欧公不能作。延巳小人,纵欲伪为君子,以惑其主,岂能有此至性语乎。
人愈伤心,花愈恼人,语愈浅而意愈人,试想千古有情人读至结处,无不泪下。绝世至文。
二十四.生查子·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宋仁宗景祐三年(),欧阳修怀念第二任妻子杨氏而作。一年前在月光柳影下两情依依、情话绵绵,现如今,境是人非、旧情难续。
这首词又见于朱淑真《断肠词》,然南宋初人曾慥所编《乐府雅词》作欧阳修词,当较为可信。
清·纪昀《四库总目提要》:《生查子》此词今载欧阳修《庐陵集》第一百三十一卷中,不知何以窜入淑真集内,诬以桑濮之行。
此词有崔护《题都城南庄》之味,“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但意境比崔诗更自然、更美。
二十五.桂枝香·金陵怀古
【宋】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
肃:肃爽,深秋之天高气爽。
归帆去棹(zhào):往来的船只。归,一作“征”。棹划船桨,也代指船。残阳,一作“斜阳”。
彩舟:船的美称。这句说,远处水天相接,船只仿佛是从云中驶过,船身蒙着一层淡薄的云雾。
念往昔,一作“念自昔”、“叹往昔”。繁华:指六朝贵族之繁华生活。逐:追逐。繁华,一作“豪华”。
门外楼头:指陈为隋灭。语出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隋将韩擒虎已带兵来到金陵朱雀门(南门)外,陈后主尚与他的宠妃张丽华于结绮阁上寻欢作乐。陈后主、张丽华被韩俘获,陈国亡。门,指朱雀门。楼,指结绮阁。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一作“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谩嗟荣辱:空叹历朝兴衰。谩:通漫。徒然。嗟(jiē接):叹息。荣辱:指兴亡。
“六朝”两句:六朝往事像流水般消逝了,只有寒烟笼罩衰草,凝成一片暗绿色,而繁华无存。六朝,指三国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六朝代,皆建都金陵。随,一作“如”。衰草,一作“芳草”。
唱:一作“歌”。
后庭遗曲:陈叔宝所作《玉树后庭花》。陈叔宝作新歌,歌词哀怨靡丽,“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后人视此曲为亡国之音。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王安石任江宁(今南京)知府时所作,金陵怀古之词,以笔力峭劲,为东坡所叹赏。
情韵有美成(周邦彦字)、耆卿(柳永字)所不能到。
宋·杨湜:金陵怀古,诸公寄词于《桂枝香》凡十三余首,独介甫最为绝唱。东坡见之,不觉叹息曰:“此老乃野狐精也。”
二十六.虞美人·听雨
【宋】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蒋捷在宋度宗咸淳十年()进士,不久南宋灭亡 。作者处于宋元交际的战乱年代,饱经忧患。这首词是作者忧患余生之自述。
少年追欢逐笑、无忧无虑的欢乐情怀;壮年风雨飘摇、颠沛流离的悲凉心境;老年孤独寂寞、踽踽独行的无动于衷,一生之悲欢离合,皆在雨声中。
二十七.一剪梅·舟过吴江
【宋】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注:
银字笙:镶饰有银字的笙。调:调弄。
心字香:制成篆文“心”字形状的香。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春去夏来,樱桃成熟,颜色变红,芭蕉叶子由浅绿变为深绿。
年,元军攻破临安,作者流浪途中舟行流经吴江县的吴淞江,触景生情,倦游思归。
二十八.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宋】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北宋崇宁二年(年),李之仪对歌伎杨姝一见倾心,视为知音,是年秋,李之仪携杨姝来到长江边,面对滚滚东逝奔流不息之江水,心中涌起万般柔情,写下了这首千古流传的爱情佳作。
明白如话,真挚朴素,富有民歌特色。
二十九.双双燕·咏燕
【宋】史达祖
过春社了,度帘幕中间,去年尘冷。
差池欲住,试入旧巢相并。
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
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
芳径,芹泥雨润,爱贴地争飞,竞夸轻俊。
红楼归晚,看足柳昏花暝。
应自栖香正稳,便忘了、天涯芳信。
愁损翠黛双蛾,日日画阑独凭。
清新俊逸,词旨倩丽,句句慰贴,匠心独造。
豪放词派(附词二十二首)
一.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反对王安石变法,自求外放。熙宁七年(年)知密州,宋神宗熙宁九年()八月十五日中秋之夜,皓月当空,银辉洒地,词人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此刻,面对一轮明月,思绪万千,乘酒兴正酣而作此词。
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俱废。
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而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自己接触的第二首宋词,余音袅袅,绕梁三日,百读不厌。
二.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注:
三国,一作“当日”。周郎,一作“孙吴”。
穿空,一作“崩云”。拍岸,一作“裂岸”、“掠岸”。
“樯橹”一作“强虏”,又作“樯虏”,又作“狂虏”。
故国:此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
宋神宗元丰五年()七月苏轼谪居黄州,时年四十五岁,因“乌台诗案”外贬于黄州两年多,一日于黄州城(黄州治地黄冈)外赤壁矶,面对月夜江上之美景,感触颇多。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盖疑其非也。今江汉间言赤壁者五:汉阳、江川、黄州、嘉鱼、江夏,惟江夏合于史。
宋·王楙《野客丛书》:“樯橹”,后人讹为“强虏”。仆考《周瑜传》,黄盖烧曹公船时,风猛,悉延烧岸上营落,烟焰涨天,知“樯橹”为信然。
全词雄浑苍凉,大气磅礴,境界宏阔,撼魂荡魄,诚为怀古词压卷之作,古今之绝唱也,位列宋元十大流行金曲之首。多少美誊加之,皆不为过也。
三.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宋】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东坡十九岁时,与十六岁王弗结婚,伉俪情深,无奈天妒良缘,年,二十七岁的王弗去世。十年后的年,东坡知密州知州,正月二十日夜,梦到爱妻王弗,写下传诵千古之作。
此词通篇采用白描手法,娓娓道来自己的梦境,对妻子王弗绵绵不尽之哀伤和思念,情深意切,语言朴素,字字血泪。
四.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宋】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作于年春,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团练副使之第三个春天。于小事中见深意,示旷达超脱之胸襟。
五.蝶恋花·春景/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宋】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絮飞花落,每易伤春,叹春光易逝,佳人无情,意境朦胧,韵味无穷。
六.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宋】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定慧院:一作“定惠院”,一作“定惠寺”。北宋古寺,在湖北黄冈市黄州区。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后居于此。
时:一作“谁”,一作“惟”。幽人:幽隐之人,指孤雁。
省(xǐng):明白。
寂寞沙洲冷:一作“枫落吴江冷“。
东坡道人在黄州时作,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
宋·俞文豹:“缺月挂疏桐”明小不见察也;“漏断人初静”,群谤稍息也;“时见幽人独往来”进退无处也;“缥缈孤鸿影”,悄然孤立也;“惊起却回头”,犹恐谗慝也;“有恨无人省”,谁其知我也;“拣尽寒枝不肯栖”,不苟依附也;“寂寞沙洲冷”,宁甘冷淡也。
七.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京口:古城名。故址在今江苏镇江。《元和郡县志》:“孙权自吴(今江苏苏州)徙治丹徒,号曰京城。后徙治建业,于此置京口镇。因临京岘山、长江口得名。北固亭:北临长江,又名北固楼,在镇江东北北固山上。晋人蔡谟为储军备而建。
“想当年”三句:刘裕生长在京口,曾在此起兵,后北伐灭南燕、后燕、后秦,收复洛阳、长安。灭东晋,开创刘宋王朝。
四十三年:稼轩于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年)自北方抗金南归,至宋宁宗开禧元年(年)知镇江知府登北固亭时,已经四十三年。
宋宁宗开禧元年(年) ,辛弃疾六十六岁,知镇江府,登北固亭,登高眺望,怀古忆昔,作此千古之作,借赞扬孙权与刘裕、讽刺刘义隆北伐表明自己坚决主张抗金但反对冒进误国的立场和态度。
辛弃疾最担心之事还是发生了,开禧二年(年),身任平章军国事的韩侂胄未充分准备,贸然发动北伐。宋军先小胜后惨败,年韩侂胄被杀,函首于金,宋、金罢兵议和。
年辛弃疾去世,年六十八岁。临终大呼“杀贼!杀贼!”身故之后,家无余财。
八.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注:
玉壶光转:月亮慢慢落下。
蛾儿、雪柳、黄金缕:古代元宵节妇女头上戴的装饰品,用彩绸或彩纸制成。此指观灯妇女的盛装。
阑珊:零落稀疏貌。
梁启超: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秦、周之佳境也。
九.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注:
陈同甫:陈亮,字同甫(一作同父),辛弃疾挚友。
八百里:指牛。
霹雳:形容弓弦声。
辛弃疾二十一岁在家乡历城(山东济南)参加抗金起义。稼轩一生力主收复中原,却壮志难酬,闲居近二十年。
字字跳掷而出,“沙场”五字,起一片秋声,沉雄悲壮,凌轹千古。
感激豪宕,苏辛并峙千古,然忠爱恻怛,苏胜于辛,而淋漓怨壮,顿挫盘郁,则稼轩独步千古矣。
十.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宋】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注:
京口北固亭:见第七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神州:此指金军占领的中原地区。
北固楼:指北固亭。
年少:指孙权十九岁继父兄之业,代孙策统领江东人马。兜(dōu)鍪(móu):头盔,此指士兵。
坐断:坐镇,割据。
此词作于年,辛弃疾任镇江知府,宋金以淮河为界对峙,镇江已成抗金第二道前线,稼轩立于长江南岸北固楼,遥望江北金兵之占领区,感山河变色,起千古兴亡之慨。
气魄雄大,虎视千古。东坡词,极名士之雅,稼轩词,极英雄之气。千古并称,而稼轩更胜。
十一.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注:
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上饶西。
别枝:斜出的树枝。此句指:月光明亮,惊醒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蝉在清风吹拂的深夜鸣叫。
社林:土地庙周围树林。
见:同“现”。
山村夏夜景物的佳作,闻到一股浓郁乡土气息。明月清风,鹊惊蝉鸣,稀星疏雨,稻香蛙声。山村田园夏夜,幽美如画。
十二.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
【宋】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注:
造口:造口镇,在江西万安县西南六十里,或称皂口。
郁孤台:今江西省赣州市城区西北部贺兰山顶,别名田螺岭,又称望阙台,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数丈”得名。
清江:指赣江,长江支流,经赣州向东北流入鄱阳湖。赣江与袁江合流处旧称清江。
愁余:使我感到忧愁。《九歌·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鹧鸪:鸟名,传说其叫声如“行不得也哥哥!”,以上两句暗寓作者不能实现理想的苦闷。
建炎三年(),西路金兵穷追隆祐太后(高宗伯母)至造口,不及而返。东路金兵则渡江陷建康、临安,高宗被迫浮舟海上。这是南宋政权存亡危急之时。宋孝宗淳熙三年()稼轩任江西提点刑狱,身临造口,怀想隆祐被追至此,“因此感兴 ”,题词于壁。
血泪淋漓,古今让其独步。无数山水,无数悲愤。
嘉泰四年,辛弃疾入见,陈用兵之利,侂胄大喜,遂决意开边。则稼轩先以韩侂胄为可倚,后有书江西造口壁一词。
十三.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此词以梅之高格劲节自喻,是咏梅词之压卷之作。
陆游身世飘零之感,借梅花而抒发。梅花开之处,骤外断桥,不在乎玉堂金屋;寂寞自开,不同乎浮花浪蕊。次言梅开之时,又是黄昏,又是风雨交加,梅之遭遇如此,故惟有独自生愁耳,下片,说明不与群芳争春之意;不慕荣华而品质坚贞,如梅之耐寒,虽“零落成泥”而香不灭也。
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希望收复中原,如不屈之梅花,至死不改初衷。
十四.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宋】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年至年,陆游晚年退居山阴镜湖边,常回首当年慷慨从戎梁州前线经历。
苍凉悲壮,愤懑而不消沉。
十五.钗头凤·红酥手
【宋】陆游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陆游原娶舅父唐闳之女,夫妻相爱,伉俪情深,被陆母分开,唐氏改嫁同郡赵士程。在一次春游中,二人偶遇于禹迹寺南之沈氏园(在浙江绍兴)。唐氏遣人送酒肴致意。陆游“怅然久之”,就题了这首词在园壁上。落款为绍兴乙亥()。唐婉亦奉和,之后郁郁寡欢,不久抱恨而死。
庆元五年(),陆游七十五岁,重游沈园,作《沈园二首》: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可以看做是对《钗头凤》的自注。
十六.钗头凤·世情薄
【宋】唐琬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两首钗头凤相比而言,唐琬之词截然不同,唐琬所面临的处境比陆游更加凄凉悲惨。主要是以自怨自泣、自言自语的情感哭诉,衬托出缠绵执着的情感和悲惨的遭遇。
据传此首仅有残篇,而后人补之。此首钗头凤更凄凉,更悲愤,而词句浅显,不假雕饰。没有亲历过美满婚姻被强行破坏的人,写不到这么沉痛。
唐琬之词与元稹惧妻子韦丛《遣悲怀三首》、白居易梦遇亡友元稹《梦微之》、林觉民《与妻书》相似,如拉家常而娓娓道来,如说白话,真情透于字里行间。
吾今与汝无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今是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每读,无不泪下)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十七.六州歌头·长淮望断
【宋】张孝祥
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黯销凝。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
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渺神京。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冠盖使,纷驰骛,若为情!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注:
长淮:指淮河。年宋金和议,以淮河为分界线。望断:极目远望。
莽然:草木茂密貌。此句指战备不修,草木茂盛,齐于关塞。
当年事:指靖康二年(年)靖康之变,金兵占据中原。
“洙泗上”三句:意谓连儒学最兴盛的礼乐之邦亦落入金兵之手。洙泗:洙水和泗水,流经孔子聚徒讲学的山东曲阜。
区(ōu欧)脱:匈奴语称边境守望之土堡。区,一作“瓯”。
埃蠹(dù杜):尘封虫蛀。
零:尽。
干羽方怀远:用文德以怀柔远人,讽朝廷借口以礼服人,屈辱求和。干羽,干盾、翟羽,舞具。
翠葆霓旌:指皇帝的仪仗。翠葆,翠羽为饰之车盖。霓旌,彩旗。
这首词作于年。宋孝宗继位,起用主战派张浚于隆兴元年()兴师北伐,宋军在符离溃败。主和派得势,将淮河前线边防撤尽,与金人通使,欲卖国求和。当时张孝祥任建康留守,痛恨边防空虚,,南宋王朝媚敌求和,在一次宴会上,即席写下此首词。
淋漓痛快,笔饱墨酣,读之令人起舞。
十八.念奴娇·过洞庭
【宋】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张孝祥自幼资质过人,被称为神童,《宋史》称他“读书一过目不忘”,年,张孝祥二十三岁状元及第,高宗亲自擢其为第一,压秦桧孙秦埙之上,同榜进士有范成大、杨万里、虞允文。
张孝祥为主战派,状元及第后不久便上书为岳飞鸣冤,为秦桧所忌,幸而秦桧不久身死,张孝祥逃过一劫。
张孝祥上承苏轼,下开辛弃疾爱国词派的先河,是南宋词坛豪放派的杰出代表。
十九.满江红·怒发冲冠/满江红·写怀
【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宋孝宗:卿家纪律、用兵之法,张(俊)、韩(世忠)远不及。卿家冤枉,朕悉知之,天下共知其冤。
清高宗:如武穆之用兵驭将,勇敢无敌,若韩信、彭越辈类皆能之。乃加以文武兼备,仁智并施,精忠无二,则虽古名将亦有所未逮焉。
孙中山:环翠楼中虬髯客,涌金门外岳飞魂。
岳忠武王,吾辈之楷模也,文武双全,尽忠报国,勇而怀仁,生活简朴,事母至孝。
岳飞是历史上有名的孝子。把母亲姚氏接到军营,每晚处理好军务,必到母亲处问安。母亲生病,岳飞亲尝汤药,跪送榻前,连走路都微声屏气,生恐吵扰了母亲的休息。母亲去世后,岳飞与长子岳云赤足亲扶灵柩近千里,自鄂州归葬于江州庐山。岳飞认为:“若内不能克事亲之道,外岂复有爱主之忠?”
吾等千载之下读《满江红》,仍凛凛有生气焉,前人云“一词压两宋”,诚不谬也。后人仰慕岳飞,不只是军功,更有其完美人格。
二十.苏幕遮·怀旧
【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碧云、黄叶、寒波、翠烟、芳草、斜阳、水天相接。
二十一.渔家傲·秋思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二十二.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宋】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曾经洛阳的无限欢乐,而如今国家沦陷,漂泊四方,天地无情吾辈老,江山有恨古人休。
总有人强调宋词只能是宋人之词,从狭义上是正确的。
从广义上,楚辞、汉乐府、宋词、元曲已经被人当作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早已经深入人心。
而唐诗则不同,因为“诗”原本作为专有名词,只指诗经,如秦始皇焚诗书,指烧了《诗经》《尚书》,唐诗又一次定义了诗,达到诗歌最高峰。
而宋词则是以独特的形式定义了词的一种。如同我们说名词、动词、宋词,一看就明白是什么。我们说起宋词“花间派”,几乎没一个宋人,并没有人觉得有违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