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纯欲动免费阅读_纯纯欲动最新章节_烟云小说
□方淳
人家说,杭州已经落了一个月的雨,天都要发霉了。
我从北国回来,躺在床上,睁开眼睛,看看外面的天气,听一听雨声,觉得蛮好。从前,人们四面八方来到杭州看西湖,通常说,“晴西湖不如雨西湖”,烟雨迷离中看西湖,最是好。
雨西湖 摄影袁长渭
雨天的西湖,天是灰白的,迷迷蒙蒙的淡淡的烟云,飘拂在空中。三、四月里,雨细细的,没有声音。人站在家门口,看着眼前枝桠尚且发黑的树,淡淡地会升起点愁绪,什么愁呢,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经过雨天一渲染,总是叫人萌生出一点淡淡愁绪的。城南的烟雨,像人的情绪。晴日里高高兴兴,雨天中蒙着一丝淡淡的愁。
三、四月,城南的烟雨就迷离在白墙黑瓦的屋顶,在吴山山腰里徘徊,在小巷上空游走。把整个江南放在烟雨里看,江南就是湿亮润滑的,就是苍凉着清酸烟雨气息的,就是国画里的小写意。
烟雨中。摄影 方淳
以前的江南,多黑瓦,雨水沿着瓦檐,滴滴笃笃地落。如今,城南也多高楼大厦了,水泥建筑矗立在烟雨里,也有一种潇潇的寒意。再过一个月,柳梢就要长出翠绿的叶子了,烟雨迷离里,柳枝儿摇啊摇啊摇,灰凸凸的楼,也生生地粘上了苔藓似的,有了一层绿意。雨点从屋顶落下来,楼房的墙面都湿嗒嗒的,也有了一点隐隐的绿的痕迹。
烟雨里,站在家门口看对面的楼,就觉得雨天的楼,跟晴天的楼,是不同的。雨天的楼静穆,憨厚,温润在湿粘粘的风雨里,无声又无息。烟雨里,楼跟人一样,静默地想着自家的心思。
烟雨里,有意思的是脚下的路。最喜欢的是石板路,吴山广场边的街肆,都是条石铺成的,清静一些的打铜巷,热猛一些的吴山街。石板路不是青色,而是麻灰色,也一样好看,滑溜溜、湿漉漉的。雨水连着鞋底,并不粘脚。烟雨里的柏油路,显得更黑了,然而到底有些旧了,灰凸凸的,汽车走过,带过一团水汽,马路却更见干净了。
江南烟雨中,树是绿的,楼是绿的,路是绿的,人也都要发绿了。
雨西湖 摄影袁长渭
烟雨里,最好的是没有声音,一切都是沉默的,静穆的。人在烟雨里走,穿着长长的风衣,或潇洒,或佝偻。闲人点了一支烟在嘴上,手里拎了一点菜肉,避在檐下,慢慢地走。忙人骑着一双脚踏车,叮铃叮铃……这点沉默便打破了。
撑一支伞,在烟雨里走,身上稍稍感到些许寒索,北方人有点不能适应江南这种湿潮的,寒气沁入衣衫,直透里背。江南人兀自在风雨里走,回家吹吹电炉,也就干了,不觉得有啥难受。
撑一支伞,在烟雨里过街,是有些揪人的。雨潇潇地下,不大,却寒,可是红灯就一直张着眼,你盯着那灯看,它就是不绿起来。车在面前呼啦啦地走,一会儿横地里直直地走,一会儿转着弯,在你面前一道弧线似的侧过……唉呀,它就是走不完。
雨天里,搁在以前,江南人家就升起个炭火盆烤火,如今嫌火盆烧炭不卫生,多用电。我就打上个空调,除除湿气。雨天喝茶,就显得太孤清了,雨天,尤其是春秋的雨天,还是喝点咖啡暖暖身的好,杯上洋溢着暖气,眼望着窗外,听雨一丝丝地润泽起来,这便是烟雨天的享受了!
方淳,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出版长篇小说《病人》,短篇小说集《月是故乡明》,乡村散文集《麦墅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