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教程:第11篇 变量赋值 python中变量赋值语句例子
在前几篇中,我们已经学习了如何在Python中表示字符串、数值、逻辑值等字面值数据。也学习了如何使用变量引用这些数据。
本文开始学习如何操作这些数据。操作数据最常用的方式是使用运算符。运算符即对数据进行运算的符号,我们在小学时学过的加减乘除就是最简单的运算符。
运算符简介
运算符的语法规则包括运算符的功能和优先级两个要点。
Python运算符功能根据操作数的类型可以分为赋值运算符、算术运算符、逻辑运算符、比较运算符、成员运算符、位运算符、身份运算符几类。
赋值运算符
在编程中,最常用的运算符是赋值运算符,赋值运算符用一个等于号表示,其使用基本格式如下:
变量 = 表达式
其功能是将表达式的值赋予变量。
其中变量一般是字面值和简单数据类型引用变量,也可以是对象的引用变量,还可以是对象的可写属性。关于变量的概念参见Python教程:第8篇 变量。
其中表达式是具有返回值的字面量、常量、变量、函数、语句以及运算符等的组合,一个单独的字面量、变量、常量也是表达式,称为简单表达式,也称基本表达式。使用运算符连接的表达式称为复杂表达式。
下面是一些简单的赋值示例,它们分别将字符串、数值、逻辑值赋予变量a,并在赋值后输出a的值:
注意,Python的赋值运算符没有返回值。这点与C语言不同。Python的函数参数可以使用赋值语句,并不是因为这个原因。而是用于区分哪个参数,参数的顺序可以错乱的。
如果将赋值表达式作为返回值赋予另一个变量,会产生语法错误:
也不能将其作为print函数的参数打印输出:
另一个需要注意的是,在Python中,变量的赋值是将对象的引用(指对象在内存中的地址,id函数可以返回它)传给变量,而不是传递值,比如下面的示例,a和b是两个变量,b最初的值由a赋值得到,但它们都指向同一个对象(这里是下面的编程名言字符串),b重新赋值之后,其指向改变了,内存地址不再与a相同。
增量赋值
从 Python 2.0 开始, 等号可以和另一个运算符(一般是算术运算符)组合在一起, 将计算结果重新赋值给左边的变量。这被称为增量赋值。 类似下面这样的语句:
变量 = 变量 + 表达式
现在可以写成:
变量 += 表达式
增量赋值通过使用赋值运算符,将数学运算隐藏在赋值过程当中。你可能在 C、C++、Java、JavaScript代码中见过以下增量运算符:
+= -= *= /= %= **=
<<= >>= &= ^= |=
增量赋值相对普通赋值的最主要的好处是可以带来运行效率上的提升:变量仅被修改一次,而普通赋值会被修改两次。
以下是增量赋值的常见应用示例:
赋值运算符一般与算术运算符(加减乘除、乘方、整除等)组成增量赋值,也可与位运算符组合:
但不支持比较运算符(比较大小的,比如大于等于>=)等运算符,下面是示例:
由于+、*也可用于字符串、列表等操作,所以增量赋值也可适用于字符串等数据的赋值:
从字符串的增量赋值结果来看,变量原来的值位于增量赋值后的前面,这一点也是需要注意的。
连续赋值
也可以使用下面的格式为多个变量赋予相同的值:
变量 = 变量 = 表达式
其中“变量 =”可以无限重复添加,下面是个示例(a、b、c的值都为表达式的返回值):
要注意的是,使用连续赋值时不能使用增量赋值,下面第2行第2个赋值号产生了语法错误:
元组赋值
元组是Python中一种用小括号包围的数据列表表示的基本数据类型(以后会介绍),但在赋值操作中,可以省略两端的小括号,所以你以后可能会常看到类似于以下形式的代码,它可以交换两个变量的值:
变量1,变量2 = 变量2,变量1
它实际上是下面元组赋值的缩写:
(变量1,变量2) = (变量2,变量1)
下面是个应用示例:
这是Python支持的特殊的交换两个变量的值的方式,在许多其他编程语言中,你需要定义一个中间变量,首先将第1个变量赋值给中间变量,然后将第2个变量赋值给第1个变量,最后将中间变量赋值给第2个变量,才能实现交换两个变量值的目的,下面是Python(也是其他语言都支持的)这种方式的应用示例:
结语
关于运算符的内容还有很多,欢迎各位读者多多评论互动,也可关注我,下篇教程我将尽快推出。
注:从2022年4月28日发布的本篇教程开始,代码截图加上了使用了随机生成的背景图。宽度统一为970像素,这是在1080px宽度手机上显示的原始宽度,以提高各位读者的阅读观感。语法高亮风格采用 Python3.10.4 的 IDLE 显示的风格,由于水平有限,注释高亮的功能还没有实现。
相关前文
在Python中,数据如何表示可以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