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文章 > 正文内容

他的小茉莉 (执葱一根)_他的小茉莉小说免费全文阅读_书库网

liftword1周前 (11-04)小说文章3
马军:东洋文库访问记

从年底开始,除特殊情况外,这一年里几乎每周总有一天,李成壮都会在早上七点左右,从成都市中心出发,驱车一个多小时去青城山下,接一个人。

早上的道路十分通畅,一路向着西北,李成壮从熹微的晨光中出发,驱散薄雾,碾过四季,驶向山里。这每周例行的功课并不枯燥:某些时刻,从眼前的广袤中升起的雪山,或者从后视镜里折射出的阳光,总是能让身为职业摄像师的他感动。

青城山附近,图源/成都电视台

接送袁老师途中,图源/成都电视台

不过,即便如此他也没有停下来,他继续向着目的地,接到青城山那位已经固定搭乘了近一年的乘客——袁庭栋老先生。

接到袁庭栋,俩人再花上一些时间,到达当天已经计划好的地点:可能是人民公园、武侯祠、杜甫草堂或者成都的某处老城墙,也可能是周边区县的某处著名或非著名地点,与已经等在那里的同事舒静和余锋会合。

待到见了面,舒静与袁庭栋进行简单的沟通后,四个人就几乎马不停蹄地开始一天的工作:他们将在这一天里,拍摄至少十来条短视频的素材。

大家的分工很明确:李成壮是摄影兼任司机,余锋负责导演、后期、文案,而舒静,几乎一力承包了项目管理、策划、编辑、运营、外联、袁老师生活秘书等所有其他工作。他们来自成都电视台,是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上有着29W+粉丝、.6W点赞量、4000W+累积浏览量的视频博主“袁庭栋”的幕后推手。

袁庭栋在成都图书馆 图源/成都电视台

团队合影:舒静(左二)袁庭栋(左三)

余锋(左四)李成壮(左五)

图源/成都电视台

而袁庭栋,摄像机的聚焦点和这一切的出发点,在岁的高龄拥有了一个新身份:短视频“网红博主”。被后抖音团队簇拥的他,也多了个亲切的称呼——“资深后”。

每到一处,袁庭栋都会拿出一小张纸,上面写着这一天要讲的十来条关键词句。比如,在杜甫草堂,就有“杜甫草堂中最重要的建筑是什么?”“成都最老的一株三角梅在哪里?”“你知道杜甫草堂的正门是哪个门吗?”……等等成都故事。

令人惊讶的是,今年岁的袁庭栋似乎有着无穷的精力和无比的记忆力。大大小小的成都掌故他讲得是眉飞色舞,总是在拍摄现场引来众多粉丝求签名合影;从上午几乎不休息地奔忙转场、尽心拍摄,到下午最后一条仍中气十足、不见疲惫;讲的内容不仅兼具趣味性和知识性,更是十分流畅毫不卡顿,人送外号:“袁一条”

所以,岁当网红到底是什么感觉?攒足了问号的小都对袁老师进行了一次跟拍,并且铆足了勇气,一切你敢问与不敢问的问题,我们都闭着眼睛,替你问了。

/

岁玩抖音,

江湖人称“袁一条”,

有没有偶像包袱?

“袁老师你原来住在这儿啊,我在抖音上看见你。”“哎呀,你就是袁老师哇,你也住在青城山哇?”

搬来青城山后,袁庭栋和老伴儿住在一个度假型社区,夏天来的人多,冬天来的人少,假期来的人多,工作日来的人少。

原本也只与周围邻居熟悉的他,渐渐发现,社区里越来越多人开始与他打招呼,就连上个街,也常常被“抓包”。他常常跟别人开玩笑说:“简直没有什么隐私可言了。”在这之前,他可没想到抖音的影响会这么大。

做了一年多,每周拍摄一天,每次都涉及多组镜头,跟拍过程中,小都也发现,老先生当真不愧为“袁一条”,外景拍摄,即使在众人围观之下,几乎每集内容都是一条过。

那么,关于做抖音,岁的巴蜀文化专家袁庭栋有什么经验?他关心播放量吗?有没有偶像包袱?

(还有,关于他的光头,他的腰围,你们想知道,我都冒死问了)

(X:小都,Y:袁庭栋)

X:是什么时候开始做抖音的?

Y:是成都电视台的朋友,他们说现在在社会上比较受欢迎的方式就是抖音,他们认为电视台也应该利用这么一个平台,做些事儿。就想通过这个实验,看能不能闯一条路出来,既能做个好的节目,又能有一点收益

去年月份开始拍摄,我们上线的时候,就选了个吉祥日子,月日。坦白说,他们来找我的时候,我还不晓得啥子是抖音,那是年轻人玩的,他们拿给我看,我还说这东西是用来搞笑的嗦

最开始说先做半年,没有效果我们就停。但是,没有做到半年,春节前,疫情就来了,停到今年5月底6月份又来重做。

杜甫草堂拍摄,引来围观群众

X:做了哪些尝试?

Y:试了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我提出来的,比如像马未都这种,选一个清净的地方坐着讲,正好我捐了书,就在成都图书馆袁庭栋书库。但是做了一段时间,发现效果不是很好。然后我们就改为做外景,去现场拍。这是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原来没有出字幕,现在加字幕,配图片,他们团队的工作量就越来越大。因为他们现在三个人,为做这个抖音投入了很大的力量, 而且没有收入,大家都是在做公益。

做这个坦白说,还是比较累,有时候出大太阳,有时候下雨,但是他们给我看粉丝的留言、回答,我还是比较感动,很多人是发自内心的想来学,想来问。我想嘛,既然大家有这个需求,我现在还可以动,可以讲,就来为大家再服一点务

X:主题是咋选出来的?

Y:主要是我选的,但也根据一些观众粉丝提出的要求。

X:第一次录了多久?“袁一条”这个外号怎么来的?

Y:对我来说都是一条过,就是有时候要补充一下,基本上都是一条过。“袁一条”是早年了,有一年,央视来成都拍春节习俗,为我预备了半天时间,没想到半个钟头,全组收工。在场人员连连叫好,从此,他们就喊我“袁一条”。

X:关心播放量吗?有没有偶像包袱?

Y:不在乎,也没得啥子偶像包袱。我实话实说,刚开始我看都看不来,后来他们教我,我现在看得来了。但至于后台那些,我都不懂。

X:抖音下面的留言是谁在处理?

Y:他们能直接回答的就回答,有一些回答不了的,就我来回答,录视频回答。

袁庭栋在杜甫草堂

X:家里面的人会不会偷偷粉您?

Y:我老伴儿图闹热看一哈。

X:光头是自己剃的,还是岁月的雕琢?

Y:年轻的时候,绝非如此。老了才掉了的。年轻的时候还是有点帅。

X:有人问您腰围多少?

Y:2尺9,嘿嘿嘿嘿。

X:每次拍摄,会不是有一些准备?因为我刚刚看到您有一个小抄?

Y:就是一些涉及的题目,我怕搞忘(从包包里头摸出来)。都是提前两天准备一些小问题,实际讲啥子嘛,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嘿嘿。

要说完全不准备,那是假的,你不能那么不负责任。虽然肚子里也装得有书,但还有些数据,比如说,草堂重建茅屋哪一年,我要写一个“ ”,再比如说,这个万福楼,哪年建起来的?“”。我怕时间错,我就写个这个。其他我肚子头有。就是年代,这个就是我这一天工作的准备。

捕捉偷看“小抄”的袁老师一枚

/

“好事”都是诸葛亮做的,

“坏事”都是张献忠做的,

此话怎讲?

正在讲述城墙故事的袁庭栋,图源/成都电视台

抖音号刚做不久,袁庭栋的抖音号发布的一条有关湖广填四川的内容“湖广为什么偏偏填了四川”就引起了广泛关注,点赞数迅速破20W,相关专辑目前已经更新至第9集,斩获了总播放量2265W。

作为我国第一部全面记述张献忠一生的传记《张献忠传论》的作者,

袁庭栋还曾在他的抖音号中提到了一句非常精辟的论断:“在成都,好事都是诸葛亮做的,坏事都是张献忠做的。”

那么,关于这句话,袁老是怎么考虑的?

(X:小都,Y:袁庭栋)

X:晓不晓得里面最火的是哪一条?

Y:他们给我说过,就是湖广填四川。我没有想到这些影响。我现在上街,经常碰到人给我打招呼,这个说明啥子呢,说明这个节目还是有很多朋友关注。有什么地方讲错了的,大家给我纠正了的,我也专门在此表示感谢,这个也是一个互动。我们传播成都文化需要多角度,多策略,多平台

X:有一集里面,您说“好事都是诸葛亮做的,坏事都是张献忠做的”,能不能举例子说明,有哪些是误传为诸葛亮做的好事,以及张献忠被黑得最惨的一次?

Y:民间传说好事都是诸葛亮做的,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我们说馒头包子都是诸葛亮发明的,事实上不是,因为在诸葛亮之前,这些食物都有了。

至于张献忠,比如成都的猛追湾,都说是当时大慈寺的武僧出来打张献忠,对方逃跑,于是大慈寺武僧就追他,一直追到那个地方把张献忠的官兵全部打败了,叫猛追张献忠,所以起个名字叫“猛追湾”。这个是民间传说,但绝无此事。因为明代大慈寺很小很小,僧人都没几个,哪来什么武僧。

民间就是有这么一些传说,这类事情还比较多。所以,我就用了这么一句话。

袁庭栋抖音号截图

X:还有哪些不是张献忠做的坏事?

Y:太多了。这个事情我现在一般不愿意与大家争论。我的看法基本上就几句话:明末清初四川人口锐减,才导致了十八省移民入川,就是湖广填四川。四川人口锐减,经济急剧残破,是多年战乱造成的,张献忠在四川只有两年半,这两年半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他杀了一些人,更重要的是,他从成都撤退的时候,采取焦土抗战政策,一把火把成都烧了,这给成都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和损失,这些都是事实。

但是,说张献忠把四川人杀完了,有的还提出了数字,说他杀了至少是万,有的是万,当然还有个形容:“见人就杀”,“天下特大的恶魔”,“不杀人就过不去”等等这些东西,我不愿意辩论。

这些有没有记载?有,不是造谣。问题在于,有关张献忠记载的书,我读得不多,也就读了多本,所以说,要和我讨论张献忠,请先把有关张献忠的书都读过,四川有关张献忠的地方志有到部也都读过,有了这些基础,我们再来讨论。

所以请大家想一想,如果张献忠是杀人魔王,就按照书上写的,杀了好多呢?有准确数字,6个多亿,堆起来好高呢?峨眉山那么高。这些的确都有书这么写,问题是可不可信?

明代四川的户籍人口,我们看到最多多万。张献忠死了之后,大家都不谈论这段历史了,他的部下还和清军作战年。请问如果四川大部分人都被张献忠杀了,这些年打啥子喃,打“空气”啊。

史学界不这样认为,所以,我就把这个资料提出来,你们个人去判断。

/

成都“肉百度”,

一天接8个电话,

都在向谁回答些啥?

“袁老师,nia声nia气的nia字咋个写哦?”在我们跟拍的间隙,袁庭栋的电话响了起来,有人提问。

解答有关成都文化的问题,这几乎已经成为了袁庭栋每天都要处理的事情。

于年代中期成为自由文化人之后,凭借对这座城市的了解,他获得了不少美称,有人将他称为“老成都的活地图”,也有人赞他为“成都文化活字典”。

传媒界的朋友,遇到问题,更是总爱向他咨询,鼎鼎有名的“成都肉百度”之称,也是这么来的。

那么,袁老师为何如此接地气?他一天到底要接几个电话?他们都问了些啥子?谁问得最多?

(X:小都,Y:袁庭栋)

X:一辈子跟古代文化、古籍出版打交道,是什么让您走出书房,跟这座城市接上地气?

Y:我走出书房很早,年。因为那个时候小平同志南巡讲话过后,整个社会都变了。报纸上登的,电视上播的,整个社会进入了一个翻天覆地的时代改革,那么我还坐在书房里面,长期下去,可能会成为一个脱离社会实际的书呆子。我就想走出书房,但我并不脱离文化。

其中一个重要的就是,年我得了腰椎间盘突出,不能够每天伏案工作,这回就是正儿八经出去了。刚好就遇到我一个学生,给介绍了希望集团的工作。从那个时候,我就担任希望集团研究室主任。这么几年,收获很大,我知道了中国真情实况,知道经济在企业是什么样子。

几年过后,又来写书,我自己都觉得,任何会议讨论问题,我的发言都更受欢迎。为什么呢?我接地气

所以,我在成都,有那么一点好的名声就是说,我不是书呆子式的学者,我能够提出接地气的方案。现在我有个绰号叫“袁颠覆”,就是颠覆了一些主张,之后证明我都是正确。现在我在这三个行业,有那么一点发言权,一个是规划设计,二个是旅游,三个是川菜

青羊宫拍摄,图源/成都电视台

X:现在平均一天接好多电话?

Y:现在少一些了,一个是因为纸媒衰落,一个是因为现在有微信。最多的时候,我老伴儿统计过,一天接过8个电话

X:咨询得最多的是哪家媒体?

Y:反正成都商报、华西都市报这两家嘛。

X:为啥喊您“肉百度”?

Y:因为比查百度还好,可以讨论,可以多问两道。

X:问得最多的是啥子?

Y:可能年节问得比较多。一到年节就都爱问,问了嘛就去写一篇,去挣工分噻。他们一直有个误区,认为二十四个节气都是节,其实四川年节有民俗活动的,只有五个,就是春节、中秋、端午、清明、中元。除此之外,古人有,但现在好多都消失了,这些娃娃都是在网上拿着鼠标一点,查出来要么是古代的,要么是北方的。

/

裸捐册图书,

成立袁庭栋文化书库,

捐书人心痛不痛?

成都图书馆“袁庭栋文化书库”,图源/成都电视台

在抖音里妙语连珠的袁庭栋老先生,是不少人的资源库,那么他的资源库又是啥?成都图书馆的“袁庭栋文化书库”,回答了这个问题。

这个装载着老先生数十载的藏书、剪报及手稿的空间,被他视为自己的“学术生涯”,如今,也是成图读者最爱的一角。

藏书之中,不乏珍本,曾有人欲出高价购得,但终究被拒。那么,一个爱书之人,为什么要捐书?

无独有偶,同样在成都图书馆,由袁庭栋建议立项的“老成都影像馆数据库”今年夏天也正式上线。陆续入库的张老照片中,有很多都是首次在国内面世,具有非常高的史料价值。

寻找如此多的旧时影像,背后又有哪些故事?

(X:小都,Y:袁庭栋)

X:把书全部都捐出去,心头痛不痛哦?

Y:很痛。

X:里面有没有最痛的,最让您舍不得的?

Y:藏书,只有集中才有价值。

但最难的,不在于书的价值。看到一捆一捆的书打包,一捆一捆的书盘起走,我坦白说,这一辈子,完了,学术生涯完了,我最痛的是这个。人老了,不能再写大的东西了,书拿走了,我这一生的价值也就不大了。这个我都没有给我老伴儿,没有跟我女儿说,我怕她们为我担心。

X:那为什么还要捐出去呢?

Y:说真话,我怕万一哪天我绊一跤,我就丧失正常工作能力了,我就要捐,我都没法清理了。趁现在,身体好,精力好的时候,顺顺当当地清出来

这也不是唱高调,就是想做点好事。我起个带头作用,捐书消息出来之后,很多朋友都来问。

捐赠的书籍打包,袁庭栋拍下了客厅一幕 图源/袁庭栋

X:“老成都影像馆数据库”的资料渠道有哪些?

Y:年项目确定后,我们做了三件大事:

第一,全世界所有的,能够查得到大学、图书馆和博物馆,他们所公布的藏品,我们搜了一遍;

第二,现在,我们国家各大图书馆,已经电子化、数字化的民国的杂志和游记书我们挨着挨着搜了一遍,很有收获。因为民国时期,办了很多杂志,它有游记啊,虽然这些照片的质量不高,但是很多都是第一次见。

第三,从接到任务开始,就开始在网上买老照片。

X:照片都是哪个年代的?

Y:年以前。最老的都是清末的,最老的那张大概是年代的。

/

《成都街巷志》,

年再版4次,

作者最爱哪条街?

两年前,在轩客会的《成都街巷志》再版签售会上,一个女孩请袁老在书上题下了赵雷《成都》中的歌词:成都带不走的,只有你

在YOU成都编辑部,袁老的《成都街巷志》可谓书案必备,编辑们出街之前,总爱翻看传阅。但要说到此书的火爆,可追溯至年前。

年,《成都街巷志》第一版出版之后,半年之内,便被读者们抢购一空,由于当时没有再版,网络上出现了不少“跪求”《成都街巷志》的帖子,至于旧版价格更是被哄抬至上千元。

同时,坊间还出现了不少“复印本”,每本售价元,售货渠道遍布全国各地。有人拿着复印本链接向袁老“告状”:“袁老师,这个严重侵权哦。”

没想到,袁老非但不气,反而有些“感动”和“高兴”:“这是好事,都够传播文化,我不去找别个算账。”

年,距离《成都街巷志》首次出版已经过去了年,那么,成都街道无数,袁老最爱哪条街?几经再版之后,这本人见人爱的《成都街巷志》还会有进一步的修订吗?

(X:小都,Y:袁庭栋)

X:之前有说过《成都街巷志》不会再修订了,现在也是这样子打算吗?

Y:现在有点改变,改变是这样子的。刚刚说的,这个“老成都影像馆数据库”已经搞成了,我原来没有想到能够找到这么多好东西。通过这三年的努力,现在是有张左右。

文字呢,要增加的资料我这里基本没有了,我现在就有一个想法了,是不是该把街巷志的照片增补一次,再出一个增订版。有这么一个想法,但又有一个知识产权问题。反正现在这个我在考虑,看是要不要做。

X:您认为成都最火的街是哪一条?

Y:应该算红星路。因为红星路关键就是熊猫爬墙,太古里,把它扯闹热了,超过春熙路。

IFS,摄影/张建

X:现在您最喜欢哪条街?

Y:把我考到了,我还没考虑过这个问题。(抠了哈脑壳)如果是以前,那我绝对一秒都不否认是春熙路,不是因为它的百货商店,是因为它的古籍书店。

我从读本科开始,就是古籍书店的常客,读研究生的时候,我们就每一年有块钱的书报费,可以买书报账。我跟古籍书店熟到哪个地步?我如果去了,钱没带够,我书抱起走了就是了。

结婚过后,我跟老伴儿定了协议的。到春熙路,她进百货商店,我进古籍书店。她那边出来再喊我走,一起去,一起回来。

X:有时候走到街上有没有不认识的地方?

Y:多嘛,到天府新区我方向都打不到,道理很简单,因为没有去过。我去也就朋友拉起我,开起车,下车出来开起车又走,除了主城区,府河、南河以内,我敢说我比较熟悉,府河、南河之外,我都不敢提这个虚劲了。这是真的。

X:(忍不住问了一句)平时上街喝咖啡吗?

Y:我们土耳其,喝茶。而且老成都,最喜欢的就是茉莉花茶,现在很多人来看我,dia茶叶来,再名贵的,什么铁观音啊,普洱啊,我还是喝我的茉莉花茶。

/

抖音评论呼喊:

袁老师,收不收徒弟?

杜甫草堂拍摄偶遇认真围观的小朋友

纵横“江湖”多年,凭借对成都文化的了解与个人魅力,袁庭栋斩获了不少粉丝,每次大小讲座,座无虚席。

近年,更有《成都街巷志》的全国读者,不远万里,将书寄来成都书友会,请袁老签名。

抖音开播一年,袁老已坐拥平台粉丝24W+,获赞113W+。更有意思的是,作品下方的互动量也相当可观,随便点开一条,都能看见上千条评论,个别作品,甚至有接近2万评论的超热讨论。

有人在抖音下面呼喊:“袁老师收不收徒弟哦?”所以,就袁老师个人来讲,到底有没有接班人?

(X:小都,Y:袁庭栋)

X:喜欢和年轻人聊天,还是和同辈人聊天?

Y:当然跟年轻人聊天。这个有私心,多跟年轻人接触,让自己能够在年轻人那里学一点新的东西,还有也让自己有一点年轻心态的感染力。不然天天跟老头儿在一起,就问:“你吃啥子药,哪种药吃得?”那个生活太没得味道了,我就愿意跟年轻人在一起。

X:在年轻的成都通里面,比较喜欢哪一位?

Y:严格来说,像我这种“万金油”,成都还没出现。我心中很不安逸这个事情,我很担心,因为我这辈子都是搞业余的,成都所有大学我都几乎兼过课,上完课屁股一拍走了,底下的学生连姓啥名谁都不知道。

所以,我这辈子没有真正带过一个“学生”,没有一个“助手”。学术上,我实话实说,是百分之百,还没有“接班人”。这也是我现在感到忧心,想多上一点课的原因。

袁庭栋抖音号评论截图

X:想不想培养一些接班人?抖音上很多人都在问您收不收徒弟?

Y:想,但是我没有资格,无条件

有些人想跟我学,我说你们不要跟我。哪怕你真心诚意来找我,但我想,你还是不要跟我,你还是去拿offer,学士、硕士、博士,没有学历,你的后半辈子没有保障,年轻人要奔前程,没有这个,没有办法。

/

9岁读初中,

原本想读物理系,

还有你不知道的袁庭栋?

听袁老师摆成都龙门阵,巴适得板。

我们粉他的抖音,读他的书,听他的讲座,那么关于袁老师本人,还有什么是你们不知道的呢?

9岁读初中,业余学川剧,川大历史系研究生毕业的他,原本想考的竟然是物理系?在青城山脚下生活的他,每天都在做什么?

近年来,袁老师一直在创作自传《小草春秋》,目前书籍还未曾出版,不过关于袁老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我们也替大家问了问。

(X:小都,Y:袁庭栋)

X:听说您9岁读初中?

Y:并非神童。我父母都是农村小学教员,我3岁,我妈妈生了个妹妹,那个时候,我家里还有个婆婆,我婆婆只能管我妹妹,妈老汉儿没得办法,就把我带起上课,去混一年级。我就这样,把小学混毕业了。

9岁就上了初中,但毕竟还是年纪太小,那会儿从农村进城,嚯哟,闹热,只有那么好耍了,第一学期,成绩优秀,第二学期就补考,第三学期就当垮班头儿,所以我初中读了4年。

后来,我们老汉儿把我好生收拾了一顿,不打,说了一个通宵,我再怕他说了,那回就对了。之后,成绩一直是优秀。

X:学过川剧?

Y:农村头过去没有其他文化生活,唯一的就是川剧,所以我们从小就看川剧,我们家里全家都喜欢川剧,我们读高中,我们学校组织了川剧队,业余学川剧,进了大学,我就川大业余文工团川剧队,我嗓子不好,但我打锣鼓。这个业余川剧,我搞了很多年。所以现在我跟别个讨论川剧,他们都不认为我是外行。

拍摄途中,图源/成都电视台

X:当时咋个会去川大读历史?

Y:我们那个时候,提一个口号,叫两个全面发展,一个叫“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另一个叫“各科成绩全面发展”,要拼这个东西。那个时候年轻,骄傲,团支部要发展我入团,每次投票都通不过,通不过就是说我骄傲了。

于是团支部就决定要培养我,就找了一个优秀的团员跟我两个坐一桌,那个团员就是个女孩儿,过了一学期,他们就说我们在耍朋友,那个时候,耍朋友是天大的罪过。我们真的没有耍朋友,那个女娃儿气得哭,我也一哈就发了气了。

那会儿已经到高三了,快要考大学了,分一二三类,一类是理工科,二类是农医,三类是文科。我原本是考一类的,准备学原子,考物理系的。为了表示我和那个女同学之间没有任何关系,我就宣布,本人不考一类,跳远改考三类,我们就马上桌子分开。年轻,太气盛了。那么考三类,就想历史内容丰富一些,就这样报了历史。

X:您现在每天的起居生活是怎样的?

Y:我起来得早,老伴儿起来得暗,现在屋头一切以老伴儿为准,一切以老伴儿为准,一切以老伴儿为准(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晚上睡得暗,点半,这是多年习惯,因为过我晚上要挖自留地,所以天天晚上必须抓紧时间工作到十二点,这就养成了晚睡的生活习惯,几十年了,改不过来。现在不熬夜工作了,还是晚睡,早了睡不着。

图源/红星新闻

X:在家带不带孙子?喊不喊他看书?

Y:不带,我们那个孙儿高一,跟我不亲,觉得我要求严格嘛,亲他奶奶和爷爷。偶尔到我那来,都磨皮擦痒的。我才不敢喊他看书的。

X:最近有什么新计划?

Y:今年有两本书要出,是有关川菜的,一本叫《我说川菜》,就是这么多年我关于川菜的文集,第二本就是《舌尖上的乡愁》,就是专门写我们小的时候,老一辈人做的民间乡土菜,我觉得这个是充满儿时的回忆。

● ● ●

搬来青城山后,袁庭栋和老伴儿过上了农民生活,每逢二八五赶场,三轮车停在市场门口,还和当年站在春熙路口子一样,女士进菜场买菜,先生进花市,看看有没有可以顺手捎回家的花草,然后取报,再一起返回。

岁的人生,袁庭栋没有一天空闲,我们常常看到他奔忙于城市的各大讲座,在有关成都文化的电视节目中,也常常看见他的身影。

这是袁庭栋来成都的第年,熟悉他的人,常常能听到一句话:“我爱成都,不仅出于情感,还出于理智。”

采访结束的时候,小都忍不住问袁老“情感”是什么,“理智”是什么,他说,没有成都,就没有袁庭栋,而这座城市,也的确可爱。

● ● ●

编辑丨牙尖儿、慕树

未标注图片摄影丨牙尖儿、慕树

CONTACTS

找到小都

APP丨微信公众号丨新浪微博丨今日头条丨一直播

小程序(YOU点咖啡/YOU成都)丨抖音(游成都)

合作添加微信号

YOUCHENGDUDU

· 欢迎把小都分享给更多的朋友哦 ·

相关文章

沈姝傅慎言免费阅读(沈姝傅慎言免费阅读小说书香阁)

1.《一切回归原点》2.作者:大瓶雪花3.简介:沈姝自诩拥有一手好牌,可不知道为什么最后会把这手好牌打得稀烂。 堕胎,容貌被毁,事业一塌糊涂,声名狼藉。 她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最后会变成这样,大概是因为傅...

史上第一昏君 (灿烂地瓜)最新章节_史上第一昏君全文免费阅读_佳士小说

王杰:大清唯一陕西状元,数执文柄两入紫光,战斗在怼和珅第一线小编常在求职节目《非你莫属》的演播中看见,应聘者在现场除了展示自己的特长外,还都很喜欢做一些才艺表演,比如跳个舞啦、唱个歌啦。才艺表演,它不...

沧元图小说免费(沧元图小说免费阅读biqukan8)

起点中文网。《沧元图》是一本连载于起点中文网的网络小说,作者是我吃西红柿,目前已经完结了,主要讲述了大周王朝吴州东宁府孟家公子孟川的修行之路的故事。沧元图是一部玄幻小说,讲述了主角林昆在成为武道大师的...

错嫁王妃朝阳全文免费阅读(错嫁王妃朝阳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

小说名错嫁王妃朝阳朝沐小说简介因身份低微,她被迫替嫁废太子。那人心中只有白月光,厌恶她欺辱她,却不肯放过她。她委曲求全,与对方达成协议,助他权谋称帝,助他稳固朝政外邦,以此换取自由身。可谁知,他一朝登...

医妃倾天下元卿凌百度云(医妃倾天下元卿凌下载百度)

最后元卿凌宇文浩大结局还是不错的,最后两个人复合,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婚后两人还生了小孩子,取名小汤圆,寓意团团圆圆。元卿凌宇文皓小说《医妃倾天下》的男女主角,最后元卿凌宇文浩大结局还是不错的,最后两个...

步步惊心_全集免费在线阅读收听下载 - 喜马拉雅

《步步惊心》再看《步步惊心》原著,才懂四爷为何不给若曦名分的隐情“四爷到底爱不爱若曦?”刷完原著,答案其实很扎心:爱,但名分永远排在江山后面。很多人替若曦委屈,觉得四爷抠门,连个妃位都不给。可再翻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