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巅峰(任风萧)最新章节_权力巅峰全文阅读_权力巅峰无弹窗在线阅读 - 336小说
年,许多国民党高层选择起义投诚,但有一个名字,却被毛主席坚决拒绝接受投降,甚至连蒋介石都曾想除之而后快。
他曾代表中国接受日本投降,却最终成为“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这个令人瞩目的人物,就是何应钦。
为何他会落得如此下场?让我们揭开他的命运之谜。
大山少年的成长之路
贵州兴义,一个群山环抱、闭塞贫困的地方,何家却逐渐成为了当地望族。到了何应钦爷爷这一代,何家已是黄草坝首屈一指的地主。
这样的家底,让何应钦在出生时就站在了比同乡孩子更高的起点上。年的春天,何应钦呱呱坠地,衣食无忧地长大。
七岁时,他被送进私塾读书,长辈们都希望他日后能够考取功名。然而,清廷突然宣布废除科举制度,何应钦不得不转向新的学习道路。
他跟随时代的步伐,开始接受正规的军事教育,凭借出色的成绩被保送到武昌陆军第三中学。
年,清政府为了自强,选派优秀学生赴日留学。何应钦以第一名的成绩,顺利进入日本振武学校学习,那一年他仅十九岁。
在日本,何应钦不仅接受了军事训练,还首次接触到了反清革命的思想。他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并结识了后来的蒋介石。
年辛亥革命爆发后,何应钦返回上海,进入沪军都督陈其美的司令部任职。短短数月间,他的军旅生涯便迅速铺展开来。
年轻的何应钦渐渐染上了战场的冷冽,虽然辛亥革命并未彻底推翻旧制度,但这段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权力与枪杆子之间的关系。
离开上海后,他又再度赴日深造,为未来更大的舞台做好准备。
黄埔教官到国民党核心
年,黄埔军校即将落成,何应钦被孙中山点名邀请担任教官,并授予少将军衔。从此,他走进了全国政治与军事舞台的中心。
他在教学与训练中一丝不苟,培养出的第一批学员在北伐战争中表现出色,为他赢得了极高的声誉。
北伐战争打响后,何应钦不再是简单的教官,而是亲自披挂上阵。捷报频传,他的名字很快与胜利联系在一起。
蒋介石称何应钦为自己的“左膀右臂”,并将许多军中繁杂事务交由他处理。在外人眼里,何应钦几乎成了蒋介石的“大管家”。
然而,蒋介石骨子里多疑,对任何人包括何应钦也心存戒备。表面上他倚重任用,实则心底始终存着防范之心。
背负血债的人
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挥刀向左。何应钦毫不犹豫地站在蒋介石身边,指挥部队进行血腥清洗。
他因此赢得了蒋介石更深的信任,正式成为反共急先锋。这份信任并非基于感情,而是源自权力维系的冷酷算计。
年冬,西安事变骤然发生,张学良和杨虎城扣押了蒋介石,希望逼迫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南京国民政府陷入震惊,分为两派。
一派主张和平营救,另一派则以何应钦为首,坚决要求出兵讨伐。甚至在会上怒斥宋美龄:“妇道人家只知救丈夫!”
何应钦暗中盘算,只要蒋介石死在西安,无论是被扣押者所杀还是死于轰炸,自己都能顺理成章地接管权力。
只是中共和平解决了事变,使蒋介石安然归来,何应钦的野心落空,反而让蒋介石对他更加忌惮。
抗日战争爆发后,何应钦身居高位,但他却在国家危难之际做出多次令人愤怒的举动。
年,他在长城战役中主动放弃北平,退守后方;两年后又签订了《何梅协定》,撤出华北大片驻军,等于拱手将抗日前线交给敌人。
消息传出,全国震怒,人们痛斥何应钦宁愿屠杀同胞,也不愿抵抗外敌。
年皖南事变中,新四军九千名将士惨遭重兵围歼,何应钦的名字自此与背叛和血腥划上了等号。
噩耗传到延安,周恩来闻讯拍案而起,痛斥他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这场惨案,不仅断送了新四军的大部分精锐,更让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土崩瓦解。
余生失势
年9月,南京受降典礼庄严举行,何应钦作为中国战区最高代表,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手中接过投降书。
然而,他的实际权力早已被架空,沦为虚位。年春,南京风雨飘摇,何应钦在权力真空中小心翼翼,最终决定投降。
一封电报送到西柏坡,译电员递给毛主席:“主席,是何敬之的投降书。”毛主席听闻“何敬之”三字,冷冷说道:“不能接受!此人罪大恶极!”
周恩来更是拍案而起,言辞凌厉:“此人双手沾满同志们的鲜血,让他投降,无数烈士岂不是白死了?”
既得不到共产党的接纳,又失去了蒋介石的信任,何应钦成了弃子。
南京陷落后,他逃往香港,再辗转至台湾。虽名义上仍有一些头衔,但实际上都是虚职。
老蒋对这个旧日“大管家”早已心生厌倦,只因资历深、名声大不便抛弃,索性让他远离权力中枢。
年月日,何应钦病逝。讣告称他为“国民党元老、陆军一级上将”,但已鲜有人为他哀悼。
在海峡两岸,人们对他的记忆截然不同。在大陆,他是“千古罪人”的骂名;在台湾,他则是被遗忘的元老。
何应钦曾一度登上权力巅峰,但最终亲手把自己推入了历史的深渊。
千年之后再看此局,仍觉人心莫测,命运难违。